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花茶>茉莉花茶>小罐茶茉莉花茶茉莉花茶历史发展

小罐茶茉莉花茶茉莉花茶历史发展

2024-06-03 访问量: 18 茶礼仪网

  根据汉朝《史书》记载,茉莉花最早起源于古罗马帝国,汉朝时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到达古波斯、天竺,到了印度后成为佛教圣花,之后随印度佛教传到福州。

  茉莉花在唐朝时被认为是玉骨冰肌、淡泊名利的象征,代表士大夫的气节。人们认为,茉莉花一出,则百花不香,从那时候开始茉莉花就成为了“天香”,与菩提均作为佛家圣物。

小罐茶茉莉花茶茉莉花茶历史发展

  宋朝时,中国兴起了把香入茶的热潮,因为香在古代是保健品,是药引,茶是药,能够解百毒。在福州本土化中,茶和药都被叫做“da”,导致香和茶合在一起。宋代时有几十种香料茶,经过时代变革,被淘汰掉多种花,只剩下五六种,茉莉花占比96%,茉莉花茶由此兴盛。

  茉莉花茶最早是士大夫赏玩的香料茶,明朝末期开始商品化,清朝时期大量商品化。

  慈禧太后对茉莉花有特殊的偏爱,慈禧认为自己肤如凝脂、肌如皓雪,于是规定旁人均不可簪茉莉花,外国使节和其夫人到中国时,慈禧就经常将茉莉花茶作为礼品送给这些人,所以在慈禧掌权的几十年间,茉莉花一度被认为是“国花”。

小罐茶茉莉花茶茉莉花茶历史发展

  1856年至1886年,茶叶出口占全国茶叶出口总额的35%到44%,成为世界最大的茶叶市场。

  1866年5月30日,英国快速帆船“羚羊”号与“塔平”号等5艘帆船同时从福州马尾出发,开展一场福州到英国的茶叶运输竞赛,用99天时间到达英国的里程。“塔平”号仅以早到20分钟而赢得胜利,福州到欧洲的距离从270天缩短到100天,使新鲜优质的中国茶叶到欧洲成为可能。

  1866年后,福州茉莉花茶开始大量出口到欧洲。

  1872年俄国人在福州泛船浦开办埠昌茶厂,福州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机械制茶的地区。

小罐茶茉莉花茶茉莉花茶历史发展

  1884年马江海战后,福州港提高茶叶税收50%,以此增加收入用于建造新船。1885年到1886年间到达英国的福州茶叶质量低劣,与之前英国人不愿意喝的印度红茶相比缺乏优势,被其取代。

  1889年,福州出口红茶下降40%,只剩下特殊茶种如茉莉花和乌龙茶仍为世界出口最多,印度取代福州世界最大茶港地位。

  到了20世纪90年代,福建出现大量其它品类茶种,加之福州本地茉莉花茶企的垄断和茶叶价格的恶性竞争,福州茉莉花茶企业从当时的500多家减少到现在的三四十家。


有用+10
分享

选购茉莉花茶的方法有哪些?

  茉莉花茶因其独特的口感和清香受到不少女性朋友的青睐,不过对于初次接触茉莉花茶的茶友来说选购茉莉花茶的方法成了一大难题。那么,选购茉莉花茶的方法有哪些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看看选购茉莉花茶的方法吧。

  选购茉莉花茶的方法一:看茉莉花茶外观。一般特种茉莉花茶所用原料嫩度好,常为一芽一叶、二叶或嫩芽多,芽毫显露;特级、一级茶所用原料嫩度较好,条形细紧,芽毫稍显露;二级、三级茶所用原料嫩度稍差,基本无芽毫;四级、五级茶属于低档茶,原料嫩度较差,条形松、大,常带茎梗。

选购茉莉花茶的方法

  选购茉莉花茶的方法二:选购时有条件的话,应尽量冲泡一下,通过冲泡能使茉莉花茶的品质得以充分展示。冲泡方法采用杯泡法,一般分两次冲泡。即取茶3克,冲入约150毫升开水,浸泡3分钟后滤出茶汤,闻嗅香气、察看汤色、品尝滋味;第二次冲入开水,浸泡5分钟后滤出茶汤,依次嗅香、观色、尝味。

  以上便是小编为你介绍的关于选购茉莉花茶的方法,花茶友友们在选购茉莉花茶时要看外观、观汤色和品滋味。希望对茉莉花茶友友们在选购茉莉花茶的时候有所帮助!

肝病患者能喝茶,茉莉花茶最清肝

人人都喜欢喝茶,喝茶可以养生,但是肝病患者能不能喝茶呢?肝病患者在喝茶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下面跟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

肝病患者能喝茶,茉莉花茶最清肝

患有肝病的朋友最主要的就是对于肝脏的保护和调理,喝茶能够清肝明目,所以肝病患者是可以喝茶的,尤其是菊花茶、茉莉花茶、普洱茶这类的茶叶更是有利于养肝护肝,茉莉花茶能够清肝,普洱茶能够调理肝脏,每天可以试着交替饮用。

肝病患者能喝茶,茉莉花茶最清肝

肝病患者喝茶的一些注意:

1、患有肝病的朋友每天喝茶要适量,不宜过多,最好控制在1000到1500毫升之间。

2、如果你有正在接受药物治疗,后者食用护肝药物的,药物与茶最好间隔一个小时左右在服用,这样不容易产生化学反应,导致药物失效。

3、隔夜茶不能喝,因为隔夜茶对肝脏及脾胃的伤害最大,而且隔夜茶中滋生的细菌还会造成消化道的感染。

肝病患者能喝茶,茉莉花茶最清肝

除了茉莉花茶、普洱茶这类的茶对肝脏有用之外,杜仲茶和枸杞茶对于调理肝脏也是很有益处的哦!

记忆中的猴王茉莉花茶

依稀记得儿时,即使在这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穷乡僻壤,家家户户中堂前唯一的家具---大长柜上,也会放着一个茶盘,里面有几个或蓝或白色印有工农兵图像和字样的搪瓷缸子,缸子的中间一定会端端正正站着一袋外包装红金相间,当时市值五角钱的猴王茉莉花茶。

每当有生客或远亲来到,母亲便取下前次用碱面搓洗干净的缸子,倒上些茶,再提起竹编外筒的小暖瓶,没有温杯和洗茶的程序繁琐,水一倾而入,淡淡的苦涩和浓浓的茉莉花香便升腾而起,相宜间,飘荡在五间长房里,让没有任何饮料的干瘪童年,远远地看着黄亮的茶汤,每每都只能悄悄地咽下口水。

叔叔伯伯们要下地干农活去了,除了扛起锄头,铁锨,另一只手里一定会提着一只暖瓶,当然还有倒了多半缸子的茉莉花茶,据说,既解渴又提神,累了坐在田间地头上休息的时候,每个人都捧着自己的大缸子,说着,笑着,喝的有滋有味,畅快淋漓。

一直疑惑,那个茉莉花茶,究竟是个什么神奇的宝贝,终于有一次,客走后,忍不住端起缸子咕咚喝了一大口,来势汹汹的苦一下子冲懵了整个脑袋,小小的胃里也被那可怕地苦占领的满满当当,没有镜子可照,当时的眉头一定可以拧成一根多股的天津大麻花。

以后,很久的时间再也不为那黄色的茶汤好奇动心了,再有客来,必然跑的远远地,像躲瘟神一样,唯恐某天哪个一时兴起的客人非要逗我,让我喝上一口……

慢慢地,淡忘了留在儿时的苦涩记忆,也没有再注意谁家大柜的茶盘里放着什么样的杯子,什么牌子的茶,直到有天,忽然发现了茶的苦涩过后甘甜回眸里的玄妙,从此,一往情深,不可收拾。

如今,手头的茶具多的不计其数,各种质地的盖碗,各种形状的紫砂壶;茶的种类也扩展成了几个大类,数不清的名头和品种,喝茶的过程还要细致的用茶滤过一下,然后倒入小口杯,悉心慢品,从久远单一的待客礼,已然成了一种每日愉悦心情的趣事,和惬意的享受。

至此,再忆起往事,茶,是清晰却老旧的猴王茉莉花,苦,已经由模糊的浓而转为浅淡,继而清清甜甜的,和我一起,向前方的时光欢喜迈进,且,占据了心头最显眼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