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其他茶>[茶禅一味]茶

[茶禅一味]茶

2021-03-13 访问量: 46 茶礼仪网

我向来是不怎么喝茶的,倒也不是不爱喝茶。以前于学校,喝茶的机会自然是极少,现在于工作,虽可随时喝茶,但对于好茶还是只有意品的份。

关于茶,向来都是中国人的专利,也是中国人的骄傲。中国人早在几千年以前就开始制茶、饮茶。茶的品种也是甚多,像绿茶红茶黄茶白茶乌龙茶等等。因茶富有品赏情趣,可陶冶情操,又有健身、治病的疗效,于是品茶或以其待客便成了人们平常高雅的娱乐和社交活动,像坐茶馆、开茶话会等则又成了人们群体的茶艺活动。

喝茶,其实对于喜好茶的朋友来说,是不叫“喝茶”的,而叫“品茶”。注重这个“品”字,是注重饮茶时的一种心态,带种欣赏、遐想、领略饮茶情趣之意。若在百忙之中抽出一点时间泡上那么一壶,择一处幽静之地,自斟自饮或邀志同之友对饮,既可以消除疲劳、振奋精神,也可以使精神世界达到幽美的享受,实在是一举两得。品茶要慢条斯理,细细品尝,莫若八戒吞食人参果般迅速,那自是品不出其中之味的。

中国人向来是喜欢以茶待客的。只要家中来客,主人马上便会为客人沏上一壶(杯)茶,然后便坐下来与客人攀谈。自然主人有时也是要敬茶的,这便是茶礼。不过这都是较早以前的情景了,现在的城市中,喝茶的是少了许多,除了老年人依旧喜好茶外,年青人是几乎不喝茶的了,取而代之的是饮料、咖啡之类的了。

在中国古代还有许多关于茶的诗,据估计,唐代约有500多首,而宋代就多达1000多首。像孙淑的《对茶》、刘禹锡的《尝茶》、苏东坡的《咏茶》等,都显出诗人对茶的喜好,更表达了茶的美好。

中国悠久的茶史形成了悠久的茶文化。不过,关于茶的起源,人们倒也未能弄个太明白,只知兴于唐而盛于宋。因受中国茶艺的影响,早在唐代,日本就引入中国的茶艺,形成了日本茶道。于是在其他国家人们的眼里,中国便成了茶的故乡。

提起茶文化,不免想起“禅茶一味”一词来。创立中国茶道的第一人陆羽,他与智积禅师共处多年,也和皎燃和尚交厚。他与佛的深厚渊源,造就了《茶经》的问世,于是中国的茶道就与佛教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禅茶一味”一词,其来源是因茶道与参禅的思想内涵有许多的共同之处,其一曰“苦”,二曰“静”,三曰“凡”,四曰“放”。“苦”:佛云,生苦、老苦、病苦、死苦、别离苦、求不得苦等,又云:“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参禅即是要达到大彻大悟,以求得对“苦”的解脱。茶性也苦。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最能降火”。从茶的苦中有甘的特性,佛家可以产生很多联想,帮助其修习佛法。人在品茶时,即可当作品味人生,方能品出“苦”的真谛。

“静”。佛家参禅时,要求“六根”清,心而静,以达到大彻大悟,寻得解脱之道。品茶时,也需静,这样才能品出其中之味,达到心领神会的深层境界;如若环境嘈杂喧闹,人的心情便会烦躁,这样是品不出茶的香味,更别谈还能品出其他什么人生道理哲理来了。

“凡”。佛家参禅,就是要从平凡小事中彻悟大道理。茶也是,其做法简单,只煮水以泡之。而品茶,其个中道理更是讲求从平常微不足道的小事中去感悟人生明其哲理。

“放”。佛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佛讲求一个“放”字,要把所有的尘世烦恼放下,达到“无我”的境界。品茶亦需“放”,要放下手上的活,放下思想包袱,全身心投入品茶中去,正是“偷得浮生半日闲”,这才是所谓品茶。

禅与茶的联系,为中国的茶文化增添许多色彩,也推动的茶及茶文化的发展。不过我是不信佛的有神论的,但对佛法的思想理念,以及佛家对人生的态度,还是赞赏,也值得去学习的。但那毕竟需要皈依,我尘缘未了,“六根”不净,亦不能“四大皆空”,不得入,于是若想静,还想悟出点人生哲理,那就“不如吃茶去”!

有用+10
分享
上一篇茶之意境 下一篇与茶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