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古代的中国普洱茶膏

古代的中国普洱茶膏

2024-06-03 访问量: 14 茶礼仪网
古代的中国普洱茶膏!普洱茶膏是中国独有的养生文化,有上千年的制作历史。从茶膏的诞生伊始,它就成为皇家独享的养生御品,是中国古人发明的世界第一款“速溶茶”,也是中国古老而庞大的茶产业中的一朵奇葩。

本书是史上第一本关于普洱茶膏的专著。作者从唐宋茶膏的产生到清朝普洱茶膏的确立,依据掌握的史料和生物学的常识为我们梳理了一条清晰的普洱茶膏发展的历史过程。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站在生物学的角度为我们揭示了历史上的一个谜团:为什么历史上虽然有多种茶膏出现,却唯独只留下了普洱茶膏的原因。

作者以他特有的专业素养,尝试从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营养学等角度,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剖析古今普洱茶膏的制作工艺和科学价值。同时向我们提示了一个不可争辩的事实:如果说普洱茶膏是中国古代的“速溶茶”的话,那么,在当今众多的“速溶茶”面前,现代普洱茶膏则是“超级速溶茶”。因为直到今天,无论是古代普洱茶膏(清朝宫廷的“压榨制膏”)还是现代普洱茶膏(低温萃取)都是其他茶叶深加工技术无法超越的。

第一章古代普洱茶膏探秘

在中国的茶叶发展史上,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往往被茶学专家们所忽视。那就是古代的茶人,或者说极少数的“能工巧匠”一直在不间断地做着一种尝试——将茶叶的纤维物质与茶汁分离,并将获得的茶汁进行再加工,还原成更高一级可饮用的超级茶产品。也许,这种实践由于涉及面极少,不是茶叶发展的主流,没有纳入茶学专家的视野。但它后来却逐渐演变成高端茶叶的一条分支。

这是一条非常了不起的分支,也可说是一条“高贵”的分支。因为沿着这条线走出来的茶品,都被冠以“贡品”的头衔,游荡于皇宫之内,成为历代皇室的“奢侈品”,历经千年而不衰。

普洱茶膏就是沿着这条分支逐渐浮上水面的。到了清朝,它又成了这条分支的主流,或者说唯一的茶品,独自开辟二百年的风光历史。

当然,让我们回到理性的观察中,站在历史的角度,你会发现,普洱茶膏不是某个时期、某一个人的偶然发现,而是有一个长期的演变过程。在普洱茶膏没有形成之前,中国的唐朝与宋朝时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茶膏生产经验,虽然那时的很多茶膏品种没有延续下来,或者说因工艺及品质的不成熟的原因而“半路夭折”,但却为后来的普洱茶膏生产者提供了借鉴作用。

因此,我们有理由这样推定:普洱茶膏是受唐宋时期茶膏的启发并在借鉴唐宋茶膏制作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

一、发现茶膏:中国唐代初现的茶膏雏形

中国的茶叶在汉代以前是作为药来使用的。因为中国的中医药在最初的发展中,就经常将一些植物泡水给人喝,以期达到治病的效果。这种做法其实一直保留到现在,如我们今天就经常将胶股蓝、枸杞子、人参片、金银花、甘草等泡水饮用,是古代最原始的治病方法的一种延续。

茶叶在汉代以后,出现了一次革命化的转机。它已不是古代郎中(中医师)手中的一味药材,专为病人使用的,而是成为人们日常的饮品。这次变革的意义在于,茶叶一旦离开了医药范畴,或者说离开古代郎中(中医师)开具药方的笔,而是进入普通大众日常消费的视野,其普及性与需求量大大提高,参与茶叶的种植与采摘和制作就不再成为古代郎中(中医师)的专属,而演变成群体的概念。

于是,中国的“茶人”概念出现了。它不是某个人的称谓,而是一个群体的专称。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也是充满智慧的一个群体。

这个群体自汉代以后,将茶树上采摘下来的一片片嫩叶加工成形态各异、滋味不同的茶品,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产业,成为人们日常消费的必需品。所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就是最真实的写照。

这个群体延续到唐代,出现了一个“茶人群体”中最具杰出代表性的人物。

他就是陆羽——唐代以及唐代以后至今仍被中国人奉为“茶圣”的一个人。

这是一个怪异又令人敬畏的一个人。

我们说他怪异,是他一生中有很多无法解释的谜团。

他三岁成为弃婴,这就使遗弃他的家庭成了一个谜。我们至今也不知道他出生在一个什么样的家族,更不知道为什么他在襁褓之中被养育到三岁之大才被遗弃,是生活困苦,无法养活他?还是家庭遇到了无法想象的变故,只能通过遗弃将他变相送人?

被遗弃的陆羽是被龙盖寺住持智积禅师在西湖边拾到,将其抱回寺里养育。作为弃儿,陆羽又是幸运的。本来,智积禅师对他寄予厚望,不仅为他削发,收他为徒,期望他以后能继承佛家的衣钵。但随着他年龄的增长,却对整日的抄经念佛,暮鼓晨钟产生了强烈的抵触,终于在11岁时逃出寺院,跑到一个戏班里学演戏,作了优伶。其实,他的长相很丑,又有严重的口吃,可是他却能扬长避短,专演“假官”(即丑角),竟获得了成功,在当时已小有名气。

陆羽在他少年时拒绝智积禅师为其安排终生为僧的原因,很大程度是他认为进入佛门“生无兄弟,死无后嗣,儒家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场被后人评价为佛儒两道之争的大辩论,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陆羽对未来建立家室、有妻有子,得享天伦之乐的憧憬。但事实是,他一生都未结婚。虽然这其间,他与姿色秀丽的女道士李秀兰相恋了二十年,但谁也搞不清他们为什么没能终成眷属?

陆羽一生对儒学、佛学、诗赋韵律等有很深的造诣,特别是以其丰富的茶学知识和高超的烹茶技艺在社会各界乃至朝廷享有较高的声誉。正因为如此,当时的朝廷曾两次诏拜陆羽为“太子文学”和“太常寺太祝”,但都被陆羽婉拒。以至后来研究陆羽的专家始终也搞不明白,为什么陆羽要两次婉辞圣命,坚决不到长安做官呢?

凡此种种,陆羽留给后人太多的谜。

正是这个留给后人太多谜团的陆羽,却在33岁时,历经十年时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茶经》初稿。此后,又经历了十年时间,特别是因编纂《韵海镜源》(唐代著名的文学著作)时掌握了大量资料,对《茶经》原稿进行了一次大的修改和增订。

至此,《茶经》遂成定稿。公元780年,48岁的陆羽在友人的帮助下,将呕心沥血数十载的《茶经》正式刻印。第二年,唐朝的德宗皇帝召见陆羽,要他烹茶,皇帝品饮后,大加赞赏,封他为“茶圣”。

《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全面论述茶叶和茶文化的专著。它主要论述了茶的本源、制茶器具、茶的采制、煮茶方法、历代茶事、茶叶产地等。其内容详实、丰富,语言流畅简洁,篇幅极短,总共7000余字。自此,茶学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历久不衰。

《茶经》全书分上、中、下三卷,约7000字。从各方面总结论述了唐以前及唐代中期的茶学。

“一之源”阐述了茶叶的产地、茶树生长特征和茶叶的功能。

“二之具”介绍采茶制茶的15种工具。

“三之造”叙述了采茶的时间和制茶工艺等。

“四之器”介绍了当时煮茶饮茶的26种器具和使用方法。

“五之煮”介绍了煮茶的方法。

“六之饮”说饮茶始于神农,闻于周公,盛于唐朝,并介绍了饮茶方法。

“七之事”介绍了一些与茶有关的人和事及文献。

“八之出”介绍了唐代产茶的八大地区。

“九之略”是说制茶煮茶的器具什么时候可以省略,什么时候不可以省略。

“十之图”是将以上九方面的内容以白绢绘成图,看起来一目了然。

《茶经》的内容丰实,是一部茶叶百科全书,它涉及生物学、栽培学、制茶学、分类学、生态学、药理学等等。《茶经》还记载了唐朝以前的神话、寓言、史籍、诗赋、传记、地理等书籍,是中国古文化的宝库。

《茶经》是中国也是世界第一部茶学经典著作。它早于日本的第一部茶书《吃茶养生记》(日本的荣西禅师于1191年出版)411年,早于《茶叶全书》(美国威廉.·乌克斯编写,1935年出版)1155年。这三部茶书被称作世界三大茶叶专著,是茶书中的经典。

我们在这里之所以提到陆羽,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陆羽所处的时代——唐代。唐代,是中国人最引以为豪的一段历史时期,也是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少有的几个鼎盛与繁荣时期之一。我们说一个时期的鼎盛与繁荣不是单指某一项或某几项的强盛,而是百业的兴盛。在这百业中,就包括茶业的兴盛。现在的茶叶史学家们在追溯中国茶叶历史的发展中,普遍有一个共识:茶业在唐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即史称——茶业兴于唐,盛于宋。

“茶,兴于唐”不是史学家们的猜想,它是由几个标志性事件构成:

一是唐代开始正式开征茶税(也称“茶政收税”),说明茶叶生产与交易已进入相当的规模;

二是边疆的茶马贸易,使茶叶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产品之一;

三是茶叶作为贡品出现,反映它的社会地位与皇家的重视程度;

四是茶学专著《茶经》的出现。它的意义在于:《茶经》不仅是一部专门论述茶事方面的专著,更重要的是向我们昭示另一种真理:任何一个重大历史时期,往往都和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与重要著作相联系的。《茶经》——当然也包括陆羽本人,既是这个时代的产物和标志,又是这个时代的高度与深度。

有一点,或许是茶叶史学家所忽略的,那就是陆羽也是中国第一个茶膏发现者,或者称为启蒙人。这或许是一个新的提法。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陆羽是中国茶叶史上第一个将茶叶中出现的“膏”(茶叶加工后出现的膏化物质)记录在《茶经》里的人。

让我们先仔细品味这个“膏”字。最早,在中国的《说文解字》中,对“膏”字是这样解释的:“按,膏者,脂也。凝者曰脂,释者曰膏。”古代医学称心尖脂肪为“膏”(fatintheheart),后又专指物之精华(essence)。如:膏髓(比喻事物的精华)。

再后来,古代的中医师们通过熬制的方法将动物或植物提炼出他们认为精华的东西,引申为药膏。

药膏的出现,是中国传统医药中的一大发明,它不仅成功地将动物与植物原始的固态形状与内含的物质分离,更重要的是它具有一定的浓缩性,不管是内服或是外用更方便,药性更高。

陆羽恰恰是从唐代的制茶工艺中,发现了茶叶经加工之后自然出现的部分“膏化现象”。同时敏锐地感觉到这个“膏化现象”与中国传统的中医药的药膏有相似之处。于是,破天荒地第一次将这种物质冠以“膏”的名称记录在《茶经》里。

清代宫廷茶膏,2003年首次复制

陆羽发现的这个“膏”与当时唐代制茶工艺有直接的联系。

因为唐代制茶与我们今天的制茶方法有很大的差别。那时的制茶工艺几乎是以蒸青饼茶为主。陆羽的《茶经》主要描述的也是唐代饼茶的制作方式。我们说“茶,兴于唐”,也是以蒸青饼茶制作工艺的成熟为代表的。

陆羽在《茶经》中,对这种饼茶制作工艺高度概括为十四个字,即“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

“采之”就是采茶;

“蒸之”是将采回的鲜叶用釜蒸熟;

“捣之”是将蒸熟的茶叶未凉前放入杵臼中捣烂,成为茶泥;

“拍之”是将茶泥倒入模具中加以拍击,使其紧密坚实,不留缝隙;

“焙之”是将入模的饼茶解出,用烘焙的方法将饼茶烘干,防止发霉;

“穿之”是将烘干的茶穿成一串,便于运输和计数;

“封之”则是将茶叶成品用特有的贮藏工具进行贮藏。

有用+10
分享

古树普洱茶克烟毒,你喝普洱茶吗?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每10秒钟就有一人死于吸烟所引起的疾病,每年全世界至少有315万人死于吸烟,而且这个数字还在增加,因此,从健康角度考虑,戒烟势在必行。而对那些一时还难以戒掉烟瘾的吸烟者来说,饮茶、尤其是饮古树普洱茶是您减轻吸烟危害的最好方法。因为古树普洱茶中富含的茶多酚、维生素C等成分对香烟中所含有的各种有害物质有降解的作用,边饮茶边吸烟,毒素可随饮茶不断解除,通过尿液、粪便排出体外。吸烟者常饮古树普洱茶,主要有四大好处。

  

  可以减轻吸烟诱发癌症的可能性

 

  畅饮古树普洱茶有防癌抗癌的作用。茶叶中的茶多酚能抑制自由基的释放,控制癌细胞的增殖。自由基是人体在呼吸代谢过程中,在消耗氧的同时产生的一组有害“垃圾”,它几乎是造成基因变异、导致癌症的重要原因,而吸食香烟是自由基的发生剂。茶叶中的茶多酚的主体儿茶素类物质是一种抗氧化剂,也是一种自由基的强抑制剂。它可以抑制由于吸烟引起的肿瘤发生。尤其是古树普洱茶中的茶多酚清除自由基的能力较强,它们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具有很强的清除效应。南京中山肿瘤研究所经试验发现,茶多酚进入人体后能与致癌物结合,使其分解,降低致癌活性,从而抑制致癌细胞的生长。

 

  可以减轻吸烟引起的辐射污染

 

  据国外一些权威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测算,每天吸30支烟的人,他的肺部在一年内得到香烟中放射性物质的辐射量相当于他的皮肤在胸腔X光机上透视了大约300次。而饮茶能有效阻止放射性物质侵入骨髓并可使锶90和钴60迅速排出体外,茶叶中的儿茶素类物质和脂多糖物质可减轻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对造血功能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可以防止吸烟引起的白内障

 

  科学研究发现,吸烟正成为危害眼睛健康的大敌,会促发白内障。吸烟的人患白内障的可能性是不吸烟人的2倍。加拿大科学家发现,白内障是由于人体内氧化反应产生的自由基作用于眼球的晶状体所致,而茶叶中的茶多酚分解产生的具有抗氧化作用的代谢物可以阻止人体内产生自由基氧化反应的发生。

  

  凡是白内障患者,其血浆中的胡萝卜素浓度往往很低,而茶叶中的含有比一般蔬菜水果高得多的胡萝卜素。胡萝卜素不仅有防止白内障、保护眼睛的作用,同时还有防癌、抗癌、抗尼古丁、解烟毒的作用。吸烟者饮茶对保护视力是有极大好处的。

 

  可以补充吸烟所消耗的维生素C

 

  吸烟可以促使人体血清中的维生素C与烟雾中的一氧化碳、亚硝胺、尼古丁、甲醛等氧化致癌物结合,进而转变为无毒化合物或非突变物质排出体外,使得人体内维生素C含量大大减少。而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可抑制氧自由基的生成,使人体细胞免受侵害。古树普洱茶叶中的维生素C含量最为丰富,泡茶时,维生素C的浸出率高达80%以上。吸烟者饮茶,可以摄取到较多的维生素C,完全可以补充吸烟造成的维生素C的不足,以保持人体内产生和清除自由基的动态平衡,增强人体的抵抗能力。

  

  总而言之,虽然饮茶对吸烟者有绝对的好处,但笔者绝对不是鼓励人们去吸烟,更不是饮茶可以缓解吸烟的危害而可以肆无忌惮的去吸烟。饮茶只能作为戒烟过程中的一项补救措施,以尽可能地减少吸烟的危害。为了您的健康,彻底戒烟才是我们最终目的。

 

  茶克烟毒,你喝茶吗?

普洱生茶,运动健身的天然补剂

普洱生茶,运动健身的天然补剂

对于酷爱运动的笔者来说,蛋白粉、CLA、L-卡尼丁、燃脂剂等健身产品满柜子都是,而且这些东西服用的时间、顺序迥异,每次都搞得笔者十分头痛。得知运动前喝普洱生茶等富含儿茶素的饮品可增加17%的燃脂率,同时对可以增强运动耐力,笔者便亲自进行了对比试验。在有氧运动前30分钟喝下普洱生茶,然后开始长跑,过程中没有因茶的刺激性而使心率异常加快,而其在消除耐力型运动的疲劳上的确颇有效果,8km结束依然不觉疲累,而且在运动后拉伸肌肉时也很容易拉开,并不会感到僵硬或酸痛。

普洱生茶,运动健身的天然补剂

运动效果与燃脂剂有得一拼。经过对运动燃脂剂的成分分析发现,其中也含有儿茶素、咖啡碱等生茶中就可取得的元素,既然如此,此后笔者就再也没有花大把银子购买进口燃脂剂了,对生茶的消耗倒是越来越多。至于减脂的功效,老实说,不论生茶还是燃脂剂,都是要配合运动的,动得多发挥的作用就强,燃脂自然也就多了。

而处于增肌期的朋友,也不用刻意回避生茶,以为喝进去肌肉就不长了。其实,增肌期的体脂控制也是很有必要的,否则肥肉和肌肉一起长,你要的各种线也是出不来的。特别增肌期的饮食以高蛋白为主,肠胃、肝肾的负担都是很大的,适量地饮用生茶可以促进消化,也因其清热解表的功效对护肝有一定的帮助。 无论是有氧训练还是重量训练,来一点普洱生茶都是不错的。(图文来源:普洱杂志,

怎么泡普洱茶

茶叶通用包装 怎么泡普洱茶普洱茶入门:普洱茶茶具的选择



普洱茶入门:普洱茶茶具的选择

很多新进茶友会询问一些基础如何泡绿茶性的问题,茶具的选择是其中之一,也有很多新茶友是因为对茶具感兴趣甚而开始喝茶的。普洱茶对茶具的要求并不复杂,具体来说就是三个部份:泡器;冲器;品器。









“泡器”的选择是普洱茶具里最为关键的,一般来说,泡老生茶或熟茶会使用紫砂壶,而泡近一二年的新茶则会用盖碗。紫砂壶已经发展成一个独立的收藏门类,没有大量的接触和学习很难完全掌握,但我们如果只是把紫砂壶当成实用器的话,则会简单得多。一把用于泡老生茶的紫砂壶,薄荷红茶组合可以是任何一种紫砂泥料,完全可以由个人喜好决定。泡熟茶的紫砂壶,则建议排除颜色较浅的泥料,以免茶色深入表面难以清理,当然,这同茶味本身是没有必然的关联的。器形的选择上最好为大盖,广腹之类,如:西施;文旦;汉瓦;德钟等。大盖,容易投茶和清理茶底;广腹,能让相对比其它茶类大的普洱茶叶片能够完全舒展。

考虑器形和泥料之后,应该考虑紫砂壶容量大小的问题。壶容量的大小和投茶量息息相关,一般来说,家庭3-5人的泡茶使用200CC-250玫瑰花茶不能和什么一起吃CC左右;2-3人使用160CC-180CC左右,一个人使用120CC-150CC左右为宜,具体容量结合个人喜好而定。一把好的紫砂壶,在具备美观的基础上,还要出水顺畅,拿捏舒适,这样的壶,才是一把真正的泡茶利器。

“冲器”指茶漏和公道。茶漏的材质极多,有玻璃;不锈钢,瓷(或陶);葫芦;竹子等,这些材质中还是以瓷为上。另外,茶漏的滤网也分尼龙和不锈钢二种,挑选尼龙材质时要注意滤网能否承受高温的问题,有些不良商家将不能耐高温非食品级绿茶加菊花尼龙滤网用于茶漏,不但使茶漏很快失去效用,还会影响人体健康。公道的选择相对简单,玻璃和瓷材质是当下主流,如果喜欢察看普洱茶多变的汤色的话,玻璃公道是最佳的选择。

“品器”,普洱茶的品器就是品杯,也有多种材质可供选择:紫砂;瓷;玻璃等等。其中,当以瓷最为适宜。器形选择上,建议以口大足小,敞口低矮为上,利于普洱茶的散热品饮。容量选择则根据个人喜好,女士在60-80CC之间,男士在100-120之间为最佳。

泡茶时要用到的其它器具乌龙茶的功效与作用,如:茶巾;六君子;茶盘等,和其它茶类用具无异,无需特别挑选,唯有茶刀(茶针)却也是普洱茶独特的器具了,拾得用遍各类形状和价格的茶刀之后,发现还是最便宜的茶针最是适用,无需因外观而选择价格高昂的各类茶刀。
文/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