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储藏>普洱散茶不可以长期存放的原因是什么?

普洱散茶不可以长期存放的原因是什么?

2024-05-02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众所周知,普洱茶是后发酵茶可以长期存放,合理的存放可以越陈越香,但是存放过普洱散茶的朋友一定会知道,本来挺好喝的散茶,几年后拿出来会变得没啥滋味,甚至还有些杂味,不是想象的越陈越香。那么,普洱散茶不可以长期存放的原因是什么呢?

1、普洱茶不建议以散茶形式存放

普洱散茶如果不能及时售出而长期存放,就会导致茶叶表面与空气过多接触,茶叶自身的氧化就会加快,散茶之间没有过多接触,内含物质间的链式转化被切断,香气就会在空气中挥发,游离在空气中的水汽和一些尘埃便会进入茶体,导致品质产生异化。

所以,作为后发酵茶的普洱,只有以紧结的方式聚集才有利于物质之间的换转,形成新的化合物(既饼、砖、坨……)。“冷藏香”是一个过程,它的化学原理是茶体利用内外生物酶的参与和帮助,通过缓慢的、链式的物质转换,造就陈香。

2、普洱散茶不可以长期存放的主要原因

(1)由于空气中氧的浓度过高,内含物质尚未转化,即在空气中挥发。

(2)空气接触面过大,氧化加快,香味物质因分子结构较小而很容易在空气中散失。

(3)过快的氧化速度,散失了不同氧化阶段的口感。

(4)普洱茶的后发酵是一个缓慢、渐进的传递式氧化过程,它主要依靠外在生物酶促进其内含物质产生变化,茶叶一旦被空气隔离(如果茶叶以散茶的方式存放),氧化就变成了单一的自身的酶促氧化,这种孤立的氧化结果是有益内含物的散失,茶叶过早碳化。

3、普洱茶紧压茶存放的好处

(1)人工石模的紧压茶紧结度更利于链式转化。

(2)紧压茶比散茶多一道给水的工序,更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增加微生物的数量。

(3)普洱生茶只有以紧结的方式聚集才有利于物质之间的转化,形成新的化合物。

(4)在相同的温度、湿度条件下,紧压茶中的有害菌繁殖缓慢,死亡率高,代谢物少。

总之,存放普洱茶时除了普洱散茶,各位茶友在存茶时也一定要小心一些劣质原料和工艺的茶叶,因为普洱茶的越陈越香是建立在优秀的生态原料、良好的制作工艺和合理的仓储之上的。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七大要素的特殊性,你知道吗?

地理标志

 

  普洱茶是云南独特有。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云南茶叶丰富的内质,也是云南普洱茶独领风骚的根本所在。


绿色食品

 

  云南工业产业相对落后,在很多茶区基本上没有一家化工企业。这也保证了云南普洱茶,无污染、纯天然的绿色品质。

丰富口味

 

  云南十里不同天的独特气候,成就了普洱茶“一山一味”,“十山十味”。不同产区,形、色、香、质,绝无雷同的特点。

天人合一

 

  自然的陈放,历尽风吹、雨淋、时间的催化,使云南普洱茶的内涵与口感得到升华,如同人生。这也是普洱茶的天人合一。

 

个性饮品

 

  丰富的内质、个性鲜明的众多香型及多变的口感,让普洱茶更能满足现代人多层次的各种品饮需求。

健康饮品

 

  含量极高的多种茶元素、微量元素,和较好的水溶性、释水性,让普洱茶成为健康的代名词。

 

越陈越香

 

  悠久的历史,独有的品饮文化,创造了云南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特性。

揭秘普洱茶“渥堆发酵”技术的前世今生(二)

揭秘普洱茶“渥堆发酵”技术的前世今生(二)

1974年11月份,吴启英带领三个工人再次进行试制。他们将云南特有的大叶种晒青毛茶加湿,然后将其半匀再渥成一堆,然后采取保温控温措施,使茶堆达到一定的集温条件,并通过不断翻堆,人为的控制茶堆的温度和湿度,加速和控制茶叶的后发酵过程,经过四十五天左右的周期,使晒青毛茶转化为外形褐红、汤色红亮、滋味甘醇的普洱茶。由于“渥堆”是制作普洱熟茶工艺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后来普洱茶界也习惯将这种工艺称“普洱熟茶渥堆发酵技术”。“渥堆”一词也成为普洱茶发酵的专业词汇,并与吴启英本人密切相联。也就在1975年,昆明茶厂正式采用此法开始了普洱熟茶批量生产。这是云南现代普洱茶生产的开始。

其实,吴启英对普洱茶的贡献不单一是普洱熟茶工艺的发明,还有她后来围绕普洱熟茶的生产标准与工艺规范所做的大量工作。

1979年春,云南省茶叶公司召开普洱茶座谈会,吴启英根据昆明茶厂生产普洱茶的工艺,撰写了“云南省普洱茶制造工艺要求《试制办法》”,详细制定了普洱茶生产的加工工艺与质量标准。这是国内第一个开始科学生产普洱茶的专业质量标准。这其中,就有我们今天仍然熟悉的各大生产厂家代码(唛号)的确定。为纪念云南在1975年以人工速成发酵制成普洱茶,云南普洱茶的代号前两位数为“75”,中间为拼配级别,末位数为厂家代号——昆明茶厂为1,勐海为2、下关为3等。如7581就是昆明茶厂生产的普洱砖茶,7582就是勐海茶厂生产的普洱茶饼。

普洱熟茶的研制成功,促进海外需求大增。当年,为了应对急剧增长的外贸出口,确保普洱茶的品质,1980年云南省茶叶公司决定将全省的普洱茶(勐海、下关两厂除外)调入昆明茶厂统一拼配出口。当时调入昆明茶厂的有:普洱、景东、景谷、澜沧等厂。1981年10月1日起,普洱茶正式列为法定检验,为此云南省茶叶公司制定“云南普洱茶品质规格试行技术标准”发送各厂,指引各厂接受商检局检验技术指导。

1983年吴启英联合云南大学微生物研究所,主持了“普洱茶发酵工艺原理研究”项目,并提出研究成果“普洱茶发酵的机理是微生物在起主导作用”。此项目荣获云南省政府1984年科技成果四等奖,是迄今为止云南普洱茶生产技术领域获得的唯一一个省级科技成果奖。

我们在《1938—1990年云南省茶叶公司出口记录志》上,看到这样的记录:“1973年昆明茶厂试制普洱茶成功,随后在勐海茶厂相继推广,产量大增。……到1985年普洱茶出口港澳增至1560吨,金额249.17万美元,之后几年普洱茶出口港澳每年大体保持1000多吨,占全省普洱茶出口量80%以上”。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说明的,一是关于普洱熟茶研制成功的时间,文献记录很多标示的是1973年,而依据此项工艺发明人吴启英的回忆是1975年;二是文献中提到的普洱茶实际是指普洱熟茶,占“全省普洱茶出口总量80%以上”,也是普洱熟茶。

有一点或许很多人没有注意到的,即云南的普洱茶在经历1974—1984年十年的发展中,以普洱熟茶研发成功与大力推广位标志,普洱茶由小作坊的生产模式向现代工业模式迈进。无疑,吴启英与她的“普洱熟茶渥堆发酵技术”起到了非常关键性作用。

当然,我们也注意到,能够推动一个产业或一个行业向前发展绝非一个人的力量,应是一个群体。其实,这个群体还有一个极为特殊的人,他就是邹炳良,是一个你想谈到普洱茶很难绕开的人。

邹炳良,汉族,生于1939年,云南省祥云县人。中学毕业后于1957年来到茶乡勐海,从此他在勐海茶厂一直工作至1996年。40多年间,他先后当过工人、一般干部、股长,最终在1984年当选为勐海茶厂厂长。从他当厂长至1996年退休,是勐海茶厂历届厂长中任职时间最长的。

值得关注的是,普洱熟茶最初工艺的诞生是在昆明茶厂,由吴启英领军。但这种工艺真正走向成熟,包括对工艺的不断修正与优化,实际是在勐海茶厂完成的。在邹炳良担任勐海茶厂厂长的12年时间。普洱熟茶的“热点”也开始从昆明茶厂向勐海茶厂转移。邹炳良与他的团队对“渥堆”这一人工发酵模式倾注了大量心血,他们对发酵环境与场所,微生物在发酵过程起的作用,包括保温措施,水份控制,发酵度的把控等等,做了大量的经验化总结。逐步创造出带有标志性发酵风味的茶品。“勐海味”就是这一标志性的称谓,它是消费者的总结,也是对这种产品价值的认同。勐海茶厂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叶至九十年代中叶出品了大量经典产品,这其中有生茶,也有熟茶,绝大部分产品至今仍是市场追逐的“明星产品”,价值不菲。

而邹炳良依旧保持他惯有的低调,在媒体面前,他从不用华丽的语言包装自己,他是目前普洱茶界仅存的几个元老之一,但又对过往的辉煌始终保持一种沉默。他是一个向前看的人,即使在他退休后又重建了一个“海湾茶厂”,仍保持在生产一线品质的习惯,仍在向市场提供诸多优质的普洱茶作品,我们之所以用“普洱茶作品”称谓,而没有用“普洱茶产品”一词,是因为他的茶品倾注了自己对普洱茶的理解与工艺的独到把握,在我们心目中,他制茶的过程已经超越普通意义的制茶范畴,而是一种创作,一种境界。

有一点是需要补充的,邹炳良与当年的勐海茶厂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为云南普洱茶培养了大批技术骨干,为普洱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的再次“崛起”储备了大量人才。显然,勐海茶厂是云南普洱茶最大的“黄埔军校”,输出的技术骨干最多。至今,我们在很多普洱茶生产企业中仍然发现他们活跃的身影,他们对工艺的精益求精、那份执着依然保留“老勐海人”的印迹。或许,它也是普洱茶的一种精神。(原题《渥堆:“熟茶”的横空出世——谁发明的“熟茶”工艺》,未完)

普洱茶投资分析:何谓普洱茶的市场周期

  

  前2天一个茶友找我咨询,他说这会手上有点闲钱,看上2款分属不同品牌的茶叶,这2款茶价格都差不多,只不过他的预算只够买一件茶,让我看看买哪款更合适。

  所以我也比较了一下这2款茶的各项情况,无论是品牌的知名度,还是产品的口碑,包括一些专业茶客对这2款茶的评价,确实难分伯仲。我就跟我朋友这样回复的:“这2款茶都不错,都可以入,如果你不是很着急,可以先等等。(在圈内混久的人都知道一款新茶前几个月的价钱差不了多少。)等看看这2款茶的市场周期再决定入哪款。”

  可能很多人都对普洱茶的市场周期这个词还很陌生,这里就跟大家聊一聊这个概念。大家评价一款普洱茶的好坏往往是从这款普洱茶的品牌、性价比、山头以及同类型老茶的陈化这些因素去判断。而这些评判标准都受到人主观臆断的影响,同样的品牌在不同人眼里地位不尽相同,1000块的普洱茶对于土豪不过是口粮茶,对于工薪阶层的爱茶者确是奢侈茶。

  不同的评判标准往往使得一款普洱茶从上市的那一刻起就褒贬不一。从品茶的角度来看,不同的观点有利于普洱茶整个产业向前发展;如果从投资的角度来看,这些互相矛盾的观点只会扰乱投资者的视线。要想做好普洱茶投资,只有更多的去参考市场本身的情况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自己的收益。

  普洱茶的市场周期则是一款普洱茶从上市的一刻起按一定比例到流通到终端消费者所需要的时间。通常情况下,如果一款普洱茶有50%的数量在茶友手上同时这款茶整体数量较高,那么这款茶就有一定的投资价值。而这中间所消耗的时间则决定茶升值的速度与频率。打个比方,一款茶第一天上市就被茶友购买了一半,很多经销商必然会缺货,缺货就要调货,调货的过程中又会拉动茶价的上涨,一款热门投资茶就此出现。当然,这只是打个比方,没有任何一款量产茶能在第一天就被消费者买走一半(人为炒作不算)。

  通过这2年多的观察,无论是行情好时的热销茶,还是行情差时的热销茶。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它们的市场周期都比较短,一般来说一款茶从上市开始到销售一半总消耗的时间在6个月以内就会变成投资茶。所以,作为普洱茶投资者在投资前不妨考量一下普洱茶的市场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