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解析绿茶与普洱茶的差异

解析绿茶与普洱茶的差异

2024-06-03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茶叶的种类有很多,绿茶普洱茶等想必茶友们是耳熟能详了,而绿茶与普洱茶的差异其实是蛮大的,下面一起来看看绿茶与普洱茶的差异具体是什么,仅供参考。

  绿茶与普洱茶的差异主要见于以下的五点:

  一、生长环境的差异

  普洱茶的生态环境是高海拔低纬度,亚热带暖湿气候,雨量光照充足,四季如春,气候温和,PH值为4.5~6.5的低酸性土壤;而绿茶的生态环境则是低海拔暖湿气候,一年四季分明,光照时间长,光照强度大,不利于芽叶中含氮化合物的代谢,光量子的吸收合成,所以绿茶中的叶绿素,胡萝卜素,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都明显少于普洱茶。

  二、特性上的差异

  绿茶为酸性茶,由于高胆固醇高热量的食品摄入过量,酸性体质的人越来越多,因此,过度喝绿茶会加重对胃及身体的刺激,从而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反应;此外,由于绿茶的内含物要比普洱茶少很多,所以耐泡度要比普洱茶差很多。而普洱茶是一种偏碱性茶,经过科学的渥堆工艺加速和缩短它的后发酵过程,通过酶类物质和多酚类物质的代谢过程产生大量有益菌群,形成顺滑醇厚的口感和温和的茶性,不会对人的身体有任何的不良反应,且无论老少都适合饮用普洱茶。

  三、制作工艺上的差异

  绿茶是用300~400度高温杀青,将茶性完全杀死,再用烘青工序将茶叶中的水份完全去除而制作而成的。而普洱茶是用70~85度的低温杀青,保留茶体的活性,再用晒青的工序将茶叶中90%左右的水份去除而制成的;由于普洱茶茶体中还含有12%左右的水份,因此普洱茶是后发酵茶,而绿茶则为完全不发酵茶。

  四、存放方式差异

  由于绿茶已不具备生命体症,它的存放没有特定的要求,只要没异味的地方就可以存放;而普洱茶由于具备生命体症,因此,要将其放置在通风,无异味,湿度在60%左右,且没有阳光直射的地方存放,这样才能保障普洱茶的品质。

  五、保质期上的差异

  一般绿茶的保质期为2年,它的品质会随着时间的延伸而下降;而普洱茶是后发酵茶,具有“越陈越香”的特点,它只有生产日期没有保质期,只要原料是优质的,存放是合理的,它的品质是会随着时间的延伸增值和优化的。
有用+10
分享

生普洱茶的喝法与泡法

  生普洱茶减肥效果佳,那生普洱茶的喝法?因为不同的茶它的回甘程度会不一样,感觉到甘甜的部位也会有一些差别,有的茶是马上感觉到喉部非常的甘甜,而口腔里面则没有这样的感觉,有的茶则是可以在口腔里面感觉到明显的甜。

生普洱茶的喝法

  各位不要以为者茶能燃烧脂肪就拼命喝哦,生普洱茶的喝法要健康的喝;而且生普洱茶喝多了可能会导致脾胃被寒气入侵,身体出现不适的症状;一般一天喝三杯左右就好了(1.5毫升左右一杯),过量的喝茶还可能导致便秘哦。

  普洱茶生茶的泡法基本步骤:

  1、备具:准备好茶具及普洱茶

  2、温壶涤具:茶具中置入烧开的清水,主要起到温壶温杯的作用同时可以涤具。

  3、投茶:将普洱茶置入壶中。

  4、润茶:沸水冲入壶中,快速倒去以醒茶。(生茶水温度要低些)

  5、冲茶浸润:根据实际情况掌握冲泡时间。

  6、分茶:壶中的茶汤倒入公道杯中,保持茶汤浓淡的均匀,再分别均匀的分入小杯中。

  从视觉上来说,生茶茶叶墨绿显白毫,汤色金黄,这样的汤色给人感觉非常的温暖。生普洱茶的喝法品饮生茶的时候就是可以感觉到一种强烈的味觉感受,可以充分的体会普洱茶的活性。

收藏普洱的误区,你中过几招?

  

  普洱茶与其它茶类最大的不同,就是其“越陈越香”的特性,而这一特性也赋予了普洱茶除了现时品饮外的收藏存储价值,因此茶友在收藏普洱时不小心会踩中雷区,那么你中招了吗?

 

  误区一、收藏有风险,勿盲目跟风

 

  收藏普洱茶的人不外乎三种,一种是因为喜欢喝普洱茶而存茶的。第二种是收藏普洱茶来升值投资的,第三种是既喜欢喝又顺便存储期待升值的。

 

  收藏普洱茶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点:投资有风险,应理性看待普洱茶的投资升值,不可盲目。

 

  第二点:普洱茶的选购需要相应的品茶功力和普洱茶知识作为基础,不然如果选择收藏的是劣质茶,那么再怎么收藏存储茶的价值都不会提升。

 

  第三点:要学会保存买回来的普洱茶,不然因保存不当有可能亏本。

  误区二、名山虽好,价格不菲

 

  老班章、冰岛、昔归、薄荷塘、易武……这些山头茶想必喜欢普洱茶对普洱茶稍有了解的茶友都知道,普洱茶不同的山头因具有独特的气候、海拔、土质等因素,从而造就了独特而出众的滋味,一直为茶友所推崇和喜爱。可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这些山头名茶真的、真的、真的--不便宜!

 

  物以稀为贵是从古至今不变的道理,山头茶尤其是山头古树茶滋味的确优异,可其产量很低,价格不菲。所以对此要充分考虑自身经济状况。我们存茶也好、饮茶也罢,都是为了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可如果存茶反而让我们的生活水平下降,那岂非买椟还珠,舍本逐末了吗?

  误区三、拼配非劣,纯料可期

 

  拼配与纯料的争论由来已久,拼配是人类工艺智慧的体现,而纯料是自然的馈赠,就算是古树纯料也有优良之分,拼配工艺是以人类智慧尽可能的补足原料先天不足之处,取长补短,而并非是劣质的凑合,历史上百年宋聘、经典红印都是拼配茶,早已验证这一点。纯料的一大优势就在于正确合理的存储之下,其后期转化的可预期性。

  误区四盲目追求老茶

 

  在正确的存储下普洱茶能够“越陈越香”,足够陈香的普洱茶需要时间一点一滴的洗礼,而非一朝一夕可成。现在一部分无良商家为了利益,抓住茶友对老茶的追捧,出现了各种人工制造的假老茶。先不提假老茶的滋味如何,单是一些通过入仓处理而来的假老茶中黄曲霉菌之类的有毒霉菌含量就较高,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损害。

  误区五、普洱茶陈期并非越久越好

 

  任何事物都有其发展和消亡的必然,天空中的星辰如此,我们居住的地球如此,普洱茶亦是如此。现今公认存世陈期最长的是藏于故宫的金瓜贡茶,已有百年之久,邓时海先生在《普洱茶》一书中对其评价为:“汤有色,但茶味陈化,淡薄。”

 

  可见以滋味而言,普洱茶陈期并非越久越好,因而不必一味求陈求老。

  以上只是收藏普洱茶过程中常见的误区,茶友们你们收藏普洱茶踩过什么雷区或者有什么心得,跟笔者分享一下吧!

普洱茶文化为什么那么重要?

  专访: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施惟达先生

  记者:施教授,您认为云南茶叶产业,特别是普洱茶茶叶现在最缺乏的是什么?

  施教授:我认为,云南茶叶产业现在最缺乏的,就是文化的内涵和文化的品牌。可以说,关于普洱茶的文化研究和开发,还停留在初级阶段。

  记者:这个初级阶段表现在那个方面?

  施教授:云南的茶叶种植面积全国最大、产量全国第一,但是产值却比较小。过去云南人经营茶,主要是作为一种初级产品甚至是原材料来经营,如为其他省区提供进一步加工制作的茶叶原料,因为云南的茶叶品质高,但价格一直都不高。前两年热炒普洱茶,价格一下子提高了,2007年到最高峰时期,但接着又从高价位跌落到低谷。这其中原因很多,包括一些茶商的投机,以次充好、假冒伪劣泛滥搞坏市场等,但还有一个原因也不能不提,就是人们就是没有脱离多年来的印象——云南的茶叶就是低档货,不能像铁观音、龙井茶一样卖高价。

  记者:初级阶段是如何体现在价格上的?

  施教授:茶叶是最有文化提升价值的,茶叶作为副食品在菜市场卖是一个价格,在超市卖是一个价格,在专卖店里卖是一个价格,在茶馆一泡一泡地卖,又是另外一个价格,在高级会所品尝,更会有另外的附加价值体现。

  从另一方面比较,铁观音、龙井茶是以100克为单位销售,一公斤可以卖到几千元上万元,普洱茶是以公斤计算、以饼计算、以件计算,从包装的精致程度、文化的深远意义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差距。

  茶叶与咖啡又有更大的差距,星巴克的咖啡、雀巢的咖啡卖得都是品牌、时尚、流行的文化,它们的附加值得到了极大地提升,价格自然是茶叶的数倍。

  云南普洱茶也要像咖啡一样,走文化之路、走品牌之路,引导一种文化的消费潮流和消费时尚。

  记者:云南的普洱茶是不是离咖啡文化这种主流文化太远?

  施教授:云南的普洱茶已经经过逐年来的宣传高潮,已经逐步在世界有了知名度,特别是经过了2005年的各地生产混乱阶段,经过市场的洗礼,并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已经开始逐渐朝良性发展的方向走,并且取得了地理商标的成功注册。有了这个地理保护商标,普洱茶就有了健康发展的市场基础和深层次文化战略发展的基础,就它的保健价值、品饮价值、保存价值来说,它将越来越获得更多人的喜爱,并逐步走向时尚文化前端。当然,这还要靠我们的努力。

  打造成符号化的产品

  记者:照您的说法,普洱茶要成为时尚的消费潮流,一定要靠文化这个基石?

  施教授:是的,云南普洱茶发展了这么些年,就是要千方百计变成一种符号化的产品,喝这种茶与喝别样的茶有什么感受上的最大不同?普洱茶除了保健功效、美味纯真的天然香味之外,在文化上还有什么特定的内涵和自己独有的境界?

  记者:这个文化的基石有多重要?

  施教授:过去的竞争,人们强调的实力主要是硬实力,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等,现在讲软实力,最近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甚至讲巧实力。所谓的软实力或者巧实力,其实就是文化力,是文化竞争力。文化竞争力一方面表现为对内的凝聚力,一方面表现为对外的影响力。行业、企业的发展最终靠的是文化这个竞争力,它是核心的竞争力。用通俗的话讲,它就是让人从心理上认同你生产的产品、认同你塑造的文化,产生对于产品及其文化的购买和消费欲望。

  记者:那么您们将如何让兰茶坊更加具有这种文化的魅力,如何建设兰茶坊的这个文化基石?

  施教授:我觉得首先应该丰富兰茶坊的产品和服务,不是靠某一种单一产品,而要形成一个与普洱茶消费相关的产品链和产品群,满足多层次的消费需求;其次,我们将丰富普洱茶文化的内涵,回到文化普洱的层面上。如现在喝茶用的大多是台湾生产的玻璃杯,云南的普洱茶用我们建水的紫陶茶具,会产生更完整的感觉。建陶中国四大名陶之一,它与普洱茶的共同特点就是更具生态性,更自然、健康,它们在一起都体现了最云南文化的那个层面,是淳朴文化的具体体现。

  记者:文化为什么这么厉害?

  施教授: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已经从注重物质消费的阶段走向了注重精神消费的阶段。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之后,对精神的要求就越来越高,过去我们注重实用,现在我们更注重精神上的享受,现在的产品不但要具备实用的共通性,还要注重符号化的文化个性和文化独特性,其产品链条和服务链条才会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