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黑茶>六堡茶>六堡茶为什么在马来西亚流行?

六堡茶为什么在马来西亚流行?

2024-06-03 访问量: 43 茶礼仪网

中国是产茶大国,按基本茶类分,共分6大茶类,所有茶类据不完全统计,茶叶达2000多种,主要分布于江北茶区、江南茶区、西南茶区和华南茶区。在浩如烟海的茶海当中,要想脱颖而出成为贡品名茶,必然要具备品质优良、特色鲜明、其它茶类无可替代等特点,而且还要讲究机遇。

产于广西苍梧六堡镇的六堡茶黑茶类,与云南普洱茶同为中国千年名茶。六堡茶本来具有形成槟榔味的底蕴,经过茶人的苦心钻研,终于掌握了炒制带有槟榔味的茶品的方法,使得六堡茶的品味绝不类同于任何一种茶品。  

六堡茶为什么在马来西亚流行?

槟榔味的六堡茶口感极其甘醇,味道虽像槟榔味,但又比槟榔的味道更厚实更清滑绵长,也完全没有嚼槟榔时候喉咙苦涩拧结的感觉。这种品质上的特色得到了市场的青睐,更得到了朝廷的认可。清嘉庆年间,朝廷组织品评各州县贡茶,苍梧县六堡茶因特异的摈榔香味而列为优等,跻身全国24种名茶之列,从此进入中国的正统茶文化序列。

六堡茶为什么在马来西亚流行?

鸦片战争以后,兵灾匪患,烽烟迭起。因为咸丰之乱,六堡茶的生产陷入停滞状态,更为令人痛心的是,制作槟榔香茶的技术从此失传。

同治之后,清政府“豁免咸丰九年以前民欠钱粮”,重新恢复和扶持六堡茶的生产。此时的产品已经失去了制造槟榔香味的成熟技术,但六堡茶凭着优异的特质和底蕴,加上多年以来流传在外的名声,仍具有很大的市场号召力。

适逢当时英国、荷兰殖民统治下的南洋,正在大力发展矿产挖掘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非常大。而很多华人为避战乱之祸,不惜漂洋过海到南洋成为矿工。这其中包括两广的不少人士,他们也就把家乡茶带了过去。

大量的华人涌入东南亚后,由于东南亚气候湿热,多有瘴疠疫疾,因此常有中暑丶风湿丶痢疾等风土病发作。在恶劣的环境下,这些工人发现六堡茶去热清暑丶调理肠胃的功效最适合当地保健,泡煮饮用之后竟似药到病除,因此六堡茶在矿区中很快就流行了起来。

六堡茶为什么在马来西亚流行?

六堡茶在当年的东南亚矿场中重要到什么程度?据说,当年矿场如无提供六堡茶,是招不到工人的。矿区里负责伙食的厨役除了每天煮饭外,就是必须煮六堡茶。从此六堡茶成了南洋锡矿日常必备之茶,“是南洋华人共同的乡井土”。正籍着这样一种机遇,本已逐渐淡出中华茶文化圈的六堡茶,摇身一变,成为了出口量最大的侨销茶,畅销于港、澳、日本以及南洋诸国。六堡镇又恢复了昔日的产茶盛况。

六堡茶在近代经历了抗日战争和文革的洗礼,浮浮沉沉,兴衰起跌,今天依然屹立不倒,发展迅猛。有人曾形容六堡茶:昔日名扬海外,今朝王者归来。这个也许是六堡茶最好的写照。

有用+10
分享

鲜为人知的梧州茶厂前身和“搞茶”人

鲜为人知的梧州茶厂前身和“搞茶”人

大凡爱茶的中外朋友一提到“六堡茶”,会知道它出自享誉盛名的中华老字号企业广西梧州茶厂,却鲜为人知茶厂的前身和当初的“搞茶”人。正是这位“搞茶”人独特的眼光下,手指一划相中了如今依山傍水的福地。

“搞茶”人现生活在贺州,已87岁高龄的刘福生。刘老给人的印象是精神矍铄,爽朗大方。他一面泡着六堡茶,一面记忆犹新地讲述起茶厂的创建历程。

据刘老介绍,他是辽宁丹东人。1952年,他还是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当年在解放战争中随部队南下来到广州。同年,广东省茶叶公司慕名“六堡茶”的名气,打算到梧州搞茶,但是没有茶厂,上级委派其到梧州,负责搭起“中国茶叶公司广州分公司梧州办事处”的架子,便于日后在梧州选址办厂。

带着这个使命,刘老与广东省茶叶公司派来的张茂炜到梧州开始选址办厂。

刘福生称,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他们是到山上伐木和找石头,就地取材建起了广东省茶叶公司梧州支公司收购站(梧州茶厂的前身)。厂房虽然简陋,但师出有名,采茶人都把茶叶交来收购站统一制茶。

茶厂成立后,刘福生开始着手招收第一批工人。之后到了武汉引进周明梁、欧伟权等8名师傅和技术人员。从此,便轰轰烈烈干起了六堡茶的生产与销售。1953年12月,广西省茶叶支公司成立,他随公司机构搬至南宁,收购站则留在梧州,他与茶厂“脱离”了关系。

谈起与现在的生产与销售相比,刘福生颇多感触。他介绍,建厂初期,基本上是手工业的生产方式,包装仅有竹子编的框篓和纸质两种。销售大部分是内蒙、香港等喜欢食肉的地区。

刘福生介绍,每逢一喝起六堡茶,他的心绪就会飞到那个年代,想念与自己当年一起打拼的老伙伴,心里更惦着茶厂的建设与发展。2012年10月24日,他到梧州探望亲戚,一个偶然机会,在当地一名茶商的引领下,了却了他故地重游的心愿。现任厂长刘泽森,党委书记何志强接见了他。当听说茶厂产品不再是单一的六堡茶,还有茉莉花茶、白兰花茶、香片茶、普洱茶、绿茶、保健茶等七大系列;销售上除了内销20多个省、市,还外销日本、东南亚、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并被商业部确认为第二批中华老字号企业后,他对茶厂不久建成集观赏、品茶、旅游等为一体的六堡茶陈列馆,寄予了极大希望。

2014年5月13日(梧州茶厂成立61周年)之际,刘老作为茶厂的创建人,受邀再次光临令他永生难忘的故地,并见到了当年一起打拼的老伙伴张俊武等人。

“只要我还走得动,我会抽时间回家看看。”刘老忆述起梧州茶厂创业历程,道出自己“茶缘情不了”的深厚感情。

四味居士•说六堡|六堡茶的基本常识

六堡茶,在沉寂半个世纪之后,借着中华复兴,茶事兴盛的大时代到来,再次因优秀的品质、突出的祛湿调肠胃功效,回归人们的视野。六堡茶是什么茶?产自哪里……?在此,就六堡茶的基本常识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什么是六堡茶?产自哪里?

六堡是地名,今广西梧州六堡镇。六堡茶,是以产地命名的,以散茶为主,按六大茶类的分类方法,归属黑茶类。明朝时,此地有头堡、二堡,一直到六堡。因六堡所产的茶在该茶产区品质最佳,故以“六堡”作为这整个茶产区茶的名字。

四味居士•说六堡|六堡茶的基本常识

六堡茶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其工艺丰富多彩,口感及汤色亦是多种多样,可长期存放。它历史上的主要销售和消费区域是两广和东南亚,一度被称作“侨销茶”,更因其独特的祛湿调肠胃功效而兴盛与传承。

现今,我们徒步前往茶山深处,在沿途视野能及的山上都能看见六堡茶树。可以想象一下当年的盛况:广西全省有20几个县都在栽种六堡茶树,在六堡茶山里,估计就连石缝里也生长着六堡茶树。

下面,从学者专家的书中找找关于六堡茶的介绍

六堡茶

六堡茶树,是有性系品种。灌木型,中叶类,早生种。原产广西苍梧六堡乡,邻近的蒙山、昭平等地也有分布。树姿开放,分枝密。叶形椭圆,叶色绿,叶面平或微隆,叶身平,叶质中。芽叶淡绿色,稀紫色,毛少,持嫩性较强,一芽三叶百芽重46.0克。花冠直径3.9厘米,花瓣6~8瓣,子房多毛,花柱3裂。果径1.5~3.4厘米,种子黑褐色,种径1.0~1.5厘米。产量中,抗寒性,抗旱性较强。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3.0%,茶多酚32.4%,咖啡碱4.4%,儿茶素总量14.4%。适制“六堡茶”,香味纯爽。适宜在广西六堡茶区种植。

——陈宗懋主编的《中国茶叶大辞典》101页

六堡茶

原产广西苍梧六堡茶乡的黑茶。后发展到广西20余县。清同治年间《苍梧县志》:“茶产多贤乡六堡,味厚,隔宿不变。”……有特殊的槟榔香气。存放越久品质越佳,主销广东、广西、港澳地区,外销东南亚。

——陈宗懋主编的《中国茶叶大辞典》273页

六堡茶老茶婆

六堡茶属于篓装后发酵黑茶,因产自广西的梧州市六堡乡而得名。六堡乡所产茶叶主要有两种品质风格,一种为篓装六堡茶,另一种为民间老茶婆。

六堡茶原生态类的“老茶婆”是茶味最正宗的六堡茶。它的制作过程是: 在清明前的早上采集、杀青(过热水),自然晾干,放在农家冷楼上自然陈化,这种工艺生产的六堡茶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东汉。

民间老茶婆六堡茶属于完全自然后发酵黑茶。首先在原料上要求较高,最好是霜降前后,采摘茶树蓬面上当年生的茶梢,叶片成熟定型。按照茶鲜叶→摊青→蒸青→渥堆→风干(晾干)→装篓的工艺流程进行加工。

蒸青后叶片脱离茶梗,集中晾干或烘干,直接装篓贮存备用。在很早以前,有的采用晒干或者置于火灶上方待其慢慢变干备用,故而带有烟味。

刚加工的六堡老茶婆,最初的品质表现为叶色灰绿、香气清幽鲜爽、汤色淡黄绿、味道醇和。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及陈化程度增加,叶色慢慢转变为黄褐、深褐、黑褐,香气依然清香鲜爽,汤色也变为亮黄色或黄红色,滋味依然醇和爽口。

贮存时间越长,其叶色越油黑、香气越幽香、汤色越红亮、滋味越醇和爽口,并且特别耐泡。

梧州六堡乡所产的老茶婆具有久远的历史,人们通常是将老茶婆装篓贮存备用。在梧州六堡乡,人们喜欢用老茶婆煮汤饮用,用来治疗肠胃不适及感冒初起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