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泡法>揭露普洱茶的冲泡机密,“透”“闷”二字原来这么讲究?

揭露普洱茶的冲泡机密,“透”“闷”二字原来这么讲究?

2024-05-16 访问量: 33 茶礼仪网

揭露普洱茶的冲泡机密,“透”“闷”二字原来这么讲究?

冲泡之于茶叶,犹如烹饪一道好菜,拿捏好了,才能良好的展现滋味,释放出美妙的口感。掌握普洱茶冲泡这门手艺,你需要拿捏好一点:“透”与“闷”。

什么是“透”和“闷”

透,指冲泡过程中,去掉茶具的“盖”(如杯盖,壶盖等),使茶叶与敞开的空气接触,透有降温的作用。

闷,指在冲泡过程中通过加“盖”,保持茶叶茶具内保持相对密闭,闷有保温的作用。

如何“透”?又如何“闷”?

“透”和“闷”是相对的概念,区别一线之间,依照程度不同有“透”、“略透”、“略闷”、“闷”、“长闷”等。

“透”和“闷”不但存在于注水后的冲泡阶段,还存在于干醒茶和出汤后的阶段。

1、干醒茶阶段的“透”和“闷”

普洱茶不论新茶、老茶、生茶、熟茶,在“干醒”阶段,都要通过“闷”来醒茶,加热盖碗,投茶,再完全盖严盖子,用茶具的温热可以达到唤醒茶叶的效果。

2、冲泡阶段的“透”和“闷”

这个阶段,大家应该比较熟悉茶叶的“透”和“闷”了。一般新茶前边几开都用“略闷”的力度:注水完之后,倾斜盒盖几秒迅速开盖出汤,这样茶叶的香气突出,鲜爽度高,又不至于冲泡过浓。

一般新茶到末尾的几泡,普洱茶才会用“闷”的方法:注水完毕,全部盖严盖碗,十余妙后开盖出汤。而年份较长的茶或原料嫩度偏老的茶叶从前期就可以用“闷”来激发内韵。

盖碗“闷”泡茶(即便全部盖严,也要有5秒以上的“长时间”才算“闷”)

3、出汤后的“透”与“闷”

出完汤,有经验的茶艺师对盖的摆法很讲究(这恰恰是大多数人会忽略的地方),这里其实也是“透”与“闷”的拿捏。

出完汤即便没有沸水,盖碗的余热仍旧很高,盖严很容易“闷”到茶叶,导致后面几开滋味不佳。一般情况下,我们推荐大家斜盖“半透”,这样有助于保持叶温。

斜盖半“透”,一般冲泡推荐使用。

若后一开冲泡紧凑的特殊情况下,有茶艺师也会选择开盖全“透”。这就需要冲泡熟练,前后动作紧凑了。

开盖全“透”,“透”与“闷”如果不注意,好茶的细美微妙之处就会被掩盖。另外,不同的茶叶、不同的茶器“透”与“闷”还有所不同。

原料嫩度和“透”、“闷”

普洱茶的“透”、“闷”,原料嫩度状况关系很大。一般说来,新茶以透为主,多透少闷,老茶以闷为主,多闷少透。

新茶,茶叶滋味释放快,浸泡时“多透少闷”,从而能将新茶的自然纯美之香气、茶汤的鲜爽感及活性充分释放出来。如果“闷泡”则茶叶容易“闷熟”,丧失活性,再好的茶,“闷”坏了茶汤也会苦涩、沉闷。

老茶,经过长年岁月的沉淀,内含物质在平稳转化,在冲泡时以高温和透闷结合的浸泡方法,使老茶陈香易显,茶汤陈酽润滑,使茶汤滋味甘甜醇和。

茶具与“透”、“闷”

把握好“透”、“闷”,还应注意茶具的选择。茶具的透气性、保温性对普洱茶味的影响也很大。日常冲泡,一般会选择盖碗和壶。两者在使用上有一定的区别:

盖碗:适合早期、中期生普,早期熟普。其开口较大,散热快,泡茶时宜采用全“透”和半“透”法(后者效果更佳),但保温性能相对低,需掌握好冲泡的节奏。

壶:适合老生茶、中老熟茶。壶密封性较好,保温效果明显,但透气效果掠弱,所以壶具泡茶需要将盖子完全打开来全“透”。

茶叶审评,不一样的“闷”、“透”

有一些“闷”与“透”,又打破了我们日常的标准,比如专业审评。在茶叶工厂研发车间或茶叶科研机构,评茶师一天需要喝数十款原料,这时的品鉴就需要更加高效——这时,“长闷”(5分钟)能够将茶叶一般特征快速明显的呈现出来。经过长期训练的茶师能否迅速判断出一款茶的品质高低。

“长闷”是粗略审评,主要用来区分档次。而进入最后产品研发阶段,才会用盖碗逐开出汤、“透”“闷”结合,细品茶叶特色。

茶厂“闷”泡审评茶叶

“透”与“闷”虽然没有绝对的数据标准,但对于茶叶冲却是关键,这还需要我们在实际操作中体悟。

会喝茶就一定要会泡茶。泡茶意味着对更懂茶性,懂茶性,才能知茶美。对于一件有趣的事情,除了结果,我们不更应该去感受它的过程吗?

有用+10
分享

享受每个阶段不同表现的普洱生茶

  普洱茶越陈越香的品质、茶品丰富多彩的变化,加之饮茶人面对时间长河的心理感动,使得品饮老茶成为难得的享受。


  有些观点认为,生普要存放10年左右才好喝,熟茶要一、二年后才行。这种说法也有一定的片面性。事实上,品饮生普、熟普的最大区别,就是熟茶养怡健,生茶精气神。当然二者不是泾渭分明,非此即彼的。对于日常生活来说,喝熟普对醒酒、养胃护胃、降脂减肥、调理三高作用十分明显,生普除了兼备熟普功能外,更能给人心理上的美感享受。

  原料好的生普,当时做好刚从石磨上取下,有何不能喝呢?有何不好喝呢?并且浓浓的山野阳光味沁人心脾;存放一年后,有了变化;再有一年,又有进一步变化,如此下去,年年新境界,岁岁出新效,真是一件美好的享受。

  因此,家庭存茶如果以一家七口人算,每年的同一批次的茶每人开汤一饼,时间以50年计,每年最适合收藏大件一件(84饼),小件2件(每件42饼),这样,除了自己够喝之外,还留下小部分与茶友交流,又在50年间享尽好茶的岁月风流。

  另外,刚压制好的熟茶不同程度的有点新味,但质量好的,经过二、三个月后口感就很不错了。

2014年飞台易武正山普洱茶产品上市

飞台易武正山普洱茶优选海拔在900-2050米之间易武古树山上乔木老树原料,采用传统普洱茶工艺制成。饼形完整,松紧适中,条索细长,白毫显露;汤色浅黄透亮,香气清纯高扬,显蜜香;滋味醇和鲜爽,口感协调回甜;叶底色泽黄绿,匀齐,显嫩梗。秉承传统竹壳、手工棉纸包装,高档精美,赏心悦目,为喜爱易武茶的朋友提供一款可现喝和收藏之上品。

产品名称:易武正山

品牌名称:飞台

生熟类别:生茶

包装:传统竹壳包装

产品形态:饼茶

年份:2014

规格:357g/饼,7饼/提,4提/件,每件10kg

解密|揭开普洱茶转化路径的摩斯密码

[导读]:作为易武茶区在规模和老茶存量都首屈一指的企业,岁月知味深耕易武十多年。经过多年的跟踪对比,我们找到了自家生产的、存放于东莞仓库的易武普洱茶转化的神秘密码。经过分析总结,将目前已有的1—12年的茶划分为5个转化期:鲜香期、波动期、回味期、稳定期、饱满期。

2016年,一篇关于易武茶转化路径的文章《我们用近千吨茶、耗时十数年终于揭开了易武茶陈化内幕》由岁月知味和茶语网联合全网发布,给茶界研究普洱茶尤其是易武茶的后陈化带来了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

大家都知道普洱茶越陈越香,但是对于从新茶到老茶转化过程中的阶段性口感特征,却总结得很少,更缺乏系统性。这是个结构性的知识缺失,使得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严重影响行业的发展,也是普洱茶成为一个江湖的原因之一。岁月知味大致总结出十二年以内易武茶陈化的阶段性口感特征,形成文章,希望对易武茶的发展有所禆益。

当然,期间我们也接到不少茶友的私信:“这一规律是否同样适用于勐海和临沧茶呢?普洱茶一开始喝很顺滑,放了一段时间后口感变差了,再过一段时间喝又好喝了。这与什么物质的转化有关呢?”为了解答这些疑问,本文将详细解答普洱茶转化路径的摩斯密码。

茶汤顺滑与否,取决于茶汤中氨基酸和儿茶素的比例。氨基酸相对较多,儿茶素相对较少的茶汤,就很顺滑,反之就很粗糙。

据茶叶在仓储的过程中的变化可分为鲜香期、波动期、上升期、巅峰期、衰退期五个阶段。

1

新茶期

正常工艺下的新制晒青毛茶一般含有较丰富的茶氨酸,可以平衡儿茶素的涩感,新茶阶段茶汤一般比较顺滑。这个阶段一般是刚做出来1-2年以内的茶叶。

2

波动期

随着时间推移,茶氨酸会迅速衰减,儿茶素衰减速度则相对较慢,这个阶段两者比例愈发失调,茶汤就越来越粗糙。尴尬期到来的快慢长短与仓储环境相关。波动期在郑少烘先生看来,也是一个尴尬的时期,因为存放了3-5的易武茶正处在剧烈的转变过程中,香气滋味都变得很不稳定。

3

上升期

茶叶进一步陈化之后,儿茶素也逐渐衰退。与此同时,微生物活动从叶底中分解出一些游离氨基酸,使得儿茶素与氨基酸的比例回归。于是茶汤再次变得顺滑,渐入佳境。

4

巅峰期

茶叶继续存放,会在一段时间将糖苷类物质全部转化,达到汤质最厚,喉韵最深的巅峰。

5

衰退期

巅峰期过后,茶叶滋味渐渐变淡,汤质渐渐变散,进而趋近无味。

小结

不同的原料和工艺,上升的潜力不同。

原理上讲,糖苷类含量多的茶,上升潜力更大。在这方面,正确工艺的易武绿芽茶,相较于其他产区,天然独占优势。

按照传统工艺制作的密植小树茶,上升期往往不会太久,现在十几年陈期出现衰退的中期茶比比皆是。疏植茶园的原料则表现好很多,尤其是正确工艺的疏植茶园大树茶乃至古树茶,上升期非常持久。现在仓储正确的早期印级茶,就仍然处在上升期。

这个规律对于正常工艺的晒青茶来说是普遍存在的。

备注:本文主要内容源于《茶叶进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