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乌龙茶>铁观音>当武夷岩茶和遇到铁观音

当武夷岩茶和遇到铁观音

2024-06-03 访问量: 24 茶礼仪网

收到来自武夷山的包裹,惊讶而喜悦,里面是我期盼已久的武夷岩茶

当武夷岩茶和遇到铁观音

忆起今春在山间茶园的穿行,几乎所有的茶树都种在坡崖中看块垒起的梯台上,或者是狭长的山谷间。茶树的周围,是悬崖峭壁或者杂树野草,既有阳光又不会直射,这就是专业上所谓的“漫射光"。漫射光避免了紫外线直射,对形成岩茶的特殊品质很是关键。

当地人说“岩岩有茶,茶各有名",据有关资料显示,武夷岩茶的品种竟多达900多个!当然,这么多岩茶名称并不意味着就有那么多品种,也并不意味着品种之间的差异大到一眼就能辨别的地步,事实上,除了肉桂、水仙、白鸡冠几个品种之外,绝大多数岩茶品种在色香味方面的差异是非常小的,有的几乎就没什么区别。

清初,岩茶半发酵的制作法开创了整整一个乌龙茶时代,在随后的一个世纪里传到了闽南以及广东、台湾等地,并影响和波及到了世界各地。

清朝两江总督梁章钜在他的《归田琐记》里,把武夷岩茶的品质持征归纳为“香清甘活",长期以来成了评定乌龙茶品质的标准。但因武夷岩茶在乌龙茶系列中是“重味以求香"的品类,不同于安溪茶的“以香而取味",这是鉴别武夷岩茶最重要的原则。为了把这种感觉说得更加具象,我从资料中找到如下表述:

活:指润滑、爽口有快感而无滞涩感,喉韵清洌。

甘:指回甘时间短而快捷,清爽甘润。

清:指清纯不杂,清快舒适,清丽明亮(指茶汤、叶底)。

香:指口含茶汤有芬芳馥郁之气,冲鼻而出,饮后有齿颊留芳之感。

浓:指茶底厚醇,无明显苦涩感。

厚:指茶底厚薄,啜之有骨,持久不变,可谓“舌本常留甘尽日"之感。

韵:指“岩骨花香"中的岩骨而言。

持久性:指口腔舒适快感的持久性,而不是苦涩及杂味的持久性,优质茶应饭前饮用,饭后尚感有余香。

用我的浅尝之舌,不妨作点个人补充:开初是馥郁的焦糖香,随后出现浓郁的桂皮或姜辛香,三四水之后香气转化成淡淡幽幽的兰花或水仙花香,而最突出的是,它的茶汤特别耐泡,五六水之后、仍保持甘醇鲜滑,回味长久。

去年“五·一"期间,正值连续几日的艳阳高照,这是采收铁观音的最好天气。茶农看天吃饭,若是下雨,茶叶的品质就会下降(香气弱、水气足)。

弯曲的山路自发形成了一条道,山里会堵车,我有点惊讶。去的时候堵了好久,我站在路边看着那条小路上穿梭着用塑料袋背着毛茶等着被收购的茶农,感叹着:真是“好茶不怕巷子深,都是观音惹的祸"!

每个袋子里带着茶梗的铁观音毛茶,透着或浓或淡,或清爽或厚重的香气。青发酵的铁观音香气不错,传统型的却是在泡了多泡后韵味不断。

茶农用最原始的方式在那里评茶,我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同样的盖碗杯排成一行,闻香,看汤色,品味。有快速就淘汰出局的,也有经过多泡还在细细斟选的。在此刻,我并没有觉得那些曾经茶书上教条主义的文字有多少的魅力,时代在进步,制作工艺也在进步,一切都在改变着。

记得当初去安溪时,听政府部门的人介绍,铁观音品种只占30%,其他都是本山、黄金桂之类的,而现在的感德和祥华,据说都是铁观音的品种,山上没有其他植被,都是被开垦出的茶山。铁观音树种很矮小,采茶只能蹲着采,非常辛苦。远远望去,觉得那山是一道黄土一道细细的绿,很担心时间长了,会不会造成山体滑坡。

我经常会有一些当下的担心,其实这片深山里的土地,铁观音是他们唯一的土特产,也是他们的生存之本。每次喝到一款好茶,希望品味她的人能真正读懂她的美、她的好,并且珍惜和感恩。

有用+10
分享

安溪三和全景式茶之旅吃闽南菜逛茶山品一杯铁观音

到了铁观音原产地——安溪,当然不能喝一杯茶就走,不如住个两三天,吃吃地道闽南菜;逛逛三和茶山,在大自然的怀抱里用力呼吸,除去城市的喧嚣与繁杂;再到三和创意茶文化博物馆,从茶的发源到发展,从古代到现代,从中国到世界各地,数百种茶、道不尽的茶文化让你一次看个够;最后去观摩一番铁观音生产全过程,下次再喝一杯铁观音,定有不同感受。“植茶乐”、“观茶史”、“斗茶趣”、“赏茶舞”,三和全景式茶之旅,值得你点32个赞。

“植茶乐”

到云雾缭绕的三和铁观音茶庄园里,吸吮着清新的空气,欣赏茶山的蜿蜒起伏,徜徉于一片绿色的海洋。采摘几片茶叶,通过资深制茶师傅的教导,对茶叶进行加工,制成一泡好茶,泡出一杯香茗,捧在手上,闻着茶香,享受人生那份本该有的惬意,甚至可以挥动锄头、挖土开槽,亲身体验“我在安溪有棵茶树”活动,感受下种茶之乐。

“观茶史”

三和茶业在总部大楼里辟出两层多达3500平方米的面积,全力打造一个创新的茶文化艺术博物馆。馆内外包括文三景茶之史、茶之博、茶之雅,物三景百茶园、千壶坊、万里船,艺三景茶世绘、茶工坊、僧帽石等,全方位展现由茶的发源至发展,从中国到世界各地,纵串古今,数百种茶、道不尽的茶文化。

“斗茶趣”

“三和工夫茶道,是一种慢的生活态度。”三和工夫茶道提倡细品一泡铁观音,要遵循多个环节,有着各种规范;在三和茶业精心设计的“斗茶”台上,多个瓯杯一溜摆开,三五好友分别就几泡茶叶的香气、汤水、滋味等方面进行细细品评、打分,最终对照专家评定的等级,看看谁的鉴赏更加准确。几泡茶叶品评下来,有趣而不乏味。这种悠然泡茶的过程,既增进了朋友间的交流,又增长了茶叶知识,不亦乐乎!“一起到三和名茶泡工夫茶”,让“形式上的慢”带动“心灵的慢”。

“赏茶舞”

以茶为主题和素材的舞蹈,三和有一支以茶艺表演为中心的表演艺术团,在深厚的中国茶历史熏陶和高雅的茶文化底蕴中编织和创作各种茶舞。闻着茶香,品着佳茗,赏着茶舞,各种繁杂尘俗、生活琐碎抛之脑后,尽情欣赏生活的如诗如画。

铁观音音韵的成因

安溪铁观音具有特殊的“音韵”,是铁观音风靡全球的原因之一。“音韵”,在不同的茶人,包括茶叶专家都有不同的表述。但至今还没有一个被广大茶人所认可的、权威的提法。看来这“音韵”何解,只得留待后人品断,这也正是铁观音之魅力所在。

“音韵”特征,是在做青阶段中通过合理地控制摇青的转速及次数,摇青的时间和鲜叶的发酵程度而形成。

采用安溪铁观音传统制作方法,在正常状态下,静置的时间应由当夜的11时-12时到次日中午的10—12时炒青前,这时茶青有轻微的转暗绿和发青香适时进行炒青,成茶的滋味醇厚,一般带有明显的“音韵”,茶农经常称之为“正味”。这是“音韵”传统的表现形式。

安溪铁观音如果进行细分,在安溪不同地域所生产,其“音韵”表现也有差异:南线区生产的铁观音,香气清长,香中有味,“音韵”浓醇清活;北线生产的铁观音,香气鲜高甜爽,带有鲜乳味,“音韵”浓厚滑爽。

通常来说,品质高的铁观音茶香馥郁,其香型独特且留香较长,入口回甘带蜜味,这种独特的韵味为“观音韵”,是不能简单用“酸味”陈述的。

铁观音茶水,滋味醇厚才给力

岩茶乌龙茶 铁观音茶水,滋味醇厚才给力

品茗若是淡而无味就没意思了,造成安溪铁不美观音茶水滋味偏淡的原因有哪些呢?

对成茶采用拼配的体例,用根柢整茶叶的粗嫩水平。

针对以上问题,具体解决体例有:

一是茶叶粗老。

二是茶叶在做青、揉捻、包揉不足,是墨绿细胞破碎率低,细胞中的茶汁挤出量少,造成茶汤水溶性物质少,茶汤淡。

三是冲泡铁不美观音时用茶量偏少。

按照小我喜欢恰当增添用茶量,建议用茶量为每泡7克-9克,或延迟10秒~20秒冲泡时刻。

若是做青不足就该加年夜做青水平,尤其是在第三遍摇青时应加重摇青力度;凡揉捻足和包揉不足的,则加年夜揉捻和包揉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