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功效>养生+保健:普洱茶膏的功效与作用

养生+保健:普洱茶膏的功效与作用

2024-05-20 访问量: 14 茶礼仪网

普洱茶膏可以解酒护肝、消食、解牛腻,普洱茶膏的功效很多,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总结一下普洱茶膏养生+保健的功效与作用吧!

养生+保健:普洱茶膏的功效与作用

普洱茶膏养胃的养生功效与作用:

1、普洱茶膏内含的果胶物质远高于其它茶类。

它不仅体现很好的吸附性,又能粘结和消除体内细菌毒素和其他有害物质,如重金属中的铅,汞和放射性元素,起到解毒作用;同时又能保护胃粘膜,帮助消化。对患有胃溃疡或胃炎的人而言,普洱茶果胶类物质可形成薄膜状态附着在胃的伤口,促进溃疡面愈合,适宜于胃病患者饮用。

让你鸿运当头的普洱茶膏

养生+保健:普洱茶膏的功效与作用

2、普洱茶膏经发酵——萃取——发酵——膜过滤后,基本上属于小分子,有利于人体的胃肠道的吸附,刺激性小。

绿茶乌龙茶则不同,中医所说的绿茶“寒性大”,恐怕都与其内含的大分子有关。同样,未经人工发酵与自然发酵过程的普洱茶(我们俗称普洱生茶),也不能空腹饮用,原因也是分子量太大。

3、普洱茶膏内含的咖啡碱可以中和人体的胃酸,进而改善消化功能。

普洱茶膏养胃的功效,其关键点在于发酵的品质。实验告诉我们,未发酵的茶叶内含很多大分子物质,在其茶汤温度降下后,导致物质的还原与聚合的化学反应,出现重度混浊或轻度混浊,是发酵过程不够,很多物质没有被充分降解。普洱茶膏属普洱茶深加工的产品,几乎都是小分子,虽然它也存在还原与聚合,但其结果是小分子的聚合,只是茶汤出现偏暗而已。

养生+保健:普洱茶膏的功效与作用

有用+10
分享

“老茶”普洱茶最高品质的代表,凭什么?

“老茶”普洱茶最高品质的代表,凭什么?

普洱茶有一个特殊现象,市场习惯将生产年代稍远并留存下来的普洱茶称为“老茶”。其中以“号级茶”“印级茶”为代表。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对于这些茶没有采用“陈茶”的称谓,而是冠以“老茶”头衔,不仅仅是将普洱茶保质期无限延长,更有赋予更高品质的含义。实质上,“老茶”已成为最高品质或品茶最高境界的同义词。

“老茶”概念的出现,其实与普洱茶“后发酵”有关。因为普洱茶的后发酵具备茶叶贮藏化学中的“后熟作用”功能,存在越陈越香的特性。“老”代表了更成熟,自然形成了普洱茶最高品质的代表。本文尝试在感官审评的基础上,通过对“老茶”一些特定的理化指标定性与定量的分析中,找到“老茶”生物学特征的几个关键点。

制备方法:将十克的“老茶”(干茶)用沸水冲泡后,将第四泡与第五泡茶汤合并,倒入圆形玻璃公道杯中。从色、香、味、形四个方面给予评价

茶汤的颜色:呈现宝石红的色值

宝石红颜色可具体细分为红颜、明亮、浓重(深红)。这是初步感官评价。同时,还需要两个辅助条件:一是在自然光线与射灯条件下,采用平视的方法,呈现通透、明亮的特质;二是在俯视的条件下,会看到杯底的折射点(金色黄点)。通过化学分析发现:

①茶黄素:占固形物质的1%~2%,它是“老茶”的茶汤显现“明亮”的主要物质;

②茶红素:则是“老茶”呈现“红颜”的主导物质,占固形物质10%~15%,是“老茶”中的主体色素,是唯有“老茶”才有的,是“老茶”中非常珍贵的发酵产物。这种茶红素,准确地讲是茶红素基团,来自一类复杂的异质酚性色素物质,是复杂的红褐色酚性化合物。因此它内含有儿茶素氧化产物与多糖、蛋白质、核酸和原花青素等非酶促反应的产物,也有茶多酚酶促氧化聚合、缩合反应产物。

“老茶”普洱茶最高品质的代表,凭什么?

(附图:茶红素基团的化学结构,来源普洱杂志)

③茶褐素:占固形物质的4%~9%的,是“老茶”呈现深红、浓重的主要物质。当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交隔一起,在比例适中的前提下,共同构架出普洱茶独有的“宝石红”颜色。这种“宝石红”是后发酵过程自然产生的,更准确地讲是“老茶”的独有色素体系也是“老茶”的标志性物质。

香气:淡淡的沉香与木香

普洱茶生茶中有樟香、兰香、蜜糖香、荷叶香等等,熟茶有枣香、焦糖香等。其香气物质达到上百种。但在后发酵长达三十年以上,其香气物质因为自然挥发而减少。到了“老茶”阶段只剩下二三十种香气物质,其中是以芳樟醇类的物质来源为主,沉香是芳樟醇中沉香醇的香气表达,有弱弱的药香气味。

而木香是后发酵过程中芳樟醇与酵母产生交联之后的芳香类物质。至于很多“老茶”中存在的“人参香”则是借鉴中国古代(主要是明清两朝)用茶叶保护“人参”不霉变方法的反向使用结果(请参阅笔者发表的《普洱茶中的”人参香“是怎么来的?》2016年11月刊)。

“老茶”的芳香类物质研究是最为复杂的。因为大叶种茶叶组织细胞孔隙较大,对外来气味有很强的吸附性,故不同的存茶方法,不同的外来气味都可能侵入茶叶中来,市场上流传的很多的“老茶”香气之说,很多的香气类型,不是来自普洱茶自身,而是外来香气的侵入。

普洱茶的芳香类物质只有一个路径:微生物作用于普洱茶产生大量的酶,酶是普洱茶发酵过程的“催化剂”,将大量酚类物质进行降解与转化,其转化的物质中就含有少量的醇类物质,醇类物质又将茶叶中极少含量的脂类进行转化,形成由脂类物质催化成的各种芳香类物质。

它们的含量很低,几乎是万分之一二的水平,其香气呈现极弱的状态,是新茶的百分之一二的水平。而这些物质几乎都来自于茶叶中的芳樟醇,故有淡淡的沉香醇和木香的气味,是“老茶”主要的香气主体。

“老茶”普洱茶最高品质的代表,凭什么?

味:厚滑,无味之味

普洱茶在长期后发酵过程中,茶多酚由最初的25%~32%下降至5%~9%之间,其茶叶中大量的脂溶性物质转化为水溶性物(天然植物生物转化),衍生出很多小分子化合物,形成“老茶”水溶性物质高于新茶的特点。正因为水溶性物质多,茶汤“稠密度”自然较高,给人“厚重”的感觉。

同时,茶汤中的绝大部分物质为小分子(发酵的产物),与水很容易交融一起,形成“汁”的概念,给人一种入口“顺滑”的印象。故民间便有“厚重、顺滑”之说。除“厚重、顺滑”之外,“老茶”还有“无味之味”之说。

这种说辞最早来自清朝乾隆年间,是乾隆在浙江品尝龙井茶时给的评价,大致意思是:初饮龙井茶,感素然无味,再饮细品,方觉甘香淡然。便感慨,无味之味,乃上上之味。现在,龙井茶已没有这种说法,它已改换门庭,有了新的服务对象——“老茶”。其实,用“无味之味”形容“老茶”是对的,因为“老茶”在长时间存放后,不应当是香气,很足,滋味很“硬”的(如新茶的浓烈),应是甘香淡雅的同时,这种“淡”,又不是“白开水”无味的感觉,而是少有的、甚至找不到准确语言描述的个体感受。只能采用近似夸张的艺术化的词语概括,目的是要表述“上上之味”的意思。显然,这种说辞极具感情化的色彩。

“老茶”普洱茶最高品质的代表,凭什么?

叶底的形:特殊的蝉翼状

“老茶”的叶底呈深褐色,其表面经沸水浸泡之后,泛出一丝油亮。但仅凭这一点是很难辨别的。这里有一个小窍门,就是将叶片展开,对着光线充足的方向(如有射灯更好)观察,会发现叶片内部清晰的叶脉组织。

因为“老茶”是用大叶种茶为原料,在长时间发酵之后,叶片中的海绵体已成膏化现象,唯有叶脉是纤维组织,经得起时间的“摧残”,受毁较少,基本组织得以保存。这就使“老茶”在冲泡二十次之后,其叶脉组织之间的膏体部分(海绵体)逐渐被水溶出,变成茶汁。

叶片变得半透明,能清晰看到叶片的纤维组织,如秋蝉的翅膀,呈半透明状。这是普洱“老茶”中独有的现象,也是识别“老茶”关键点之一。(

问答:普洱茶包装中使用的绵纸有哪些?

问答:普洱茶包装中使用的绵纸有哪些?

导读:由于普洱茶主要以紧压茶为主,所以市场上普洱茶茶饼的包装主要都是以棉纸包装为主。而棉纸又分手工和机器。

1、手工棉纸的制作同样有一定的工序,水洗晾晒可洗不出纸,那是包装整筒茶用的竹箬

2、各种看起来像是手工纸的“手工纸”,未必就一定是手工纸,机器纸一样可以还原手工纸的外观特性。

3、现在的实际情况,是手工棉纸和机器纸都有在使用之中。机器纸的优点是产量、品质稳定,印刷性能较为好把控,两者在成本上的差异并不大,就普洱茶而言,除非是极端劣质低价的茶品,否则那一张纸在整体成本中所占比例真的微乎其微。

4、纸的韧性等机械性能,与纸张纤维长度有关,与纸张制作方法无关。

5、现在包装普洱茶,性能最好的纸(基于安全和对茶品的保护、透气性等等),都是机器纸,而非手工纸(今儿上午刚在印厂处理完相关的业务,有些许了解,手工纸大约4毛一张左右,机器纸从一毛多到一块多都有)。

6、对于传统,我的标准是要仔细思考传统形成的成因,是受过去各种条件所限之下的最佳选择,还是亘古不变的永恒真理?如果是后者,我们交流所使用的媒介——知乎、网络、电脑等,都是反传统的产物。

7、用心做茶,关键在于茶品质量,而不是在行销中使用了多少所谓的“传统”元素。

作者|真的是单大宝,由(微信:ishuocha)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

普洱茶文化之中国南北饮茶习惯

普洱茶的著名的茶山和寨子:景谷、易武、攸乐、布朗、班章、南糯、勐宋、景迈、邦崴、千家寨、镇沅、无量山、勐库。产于云南普洱,属于黑茶,具有1700多年历史,以公认普洱茶区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发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紧压茶,外型色泽褐红或略带灰白,香气共同陈香,滋味醇厚回甘。

普洱属于黑茶,因产地旧属云南普洱府(今普洱市),故得名。如今泛指普洱茶区消费的茶,是以公认普洱茶区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紧压茶。外形色泽褐红,内质汤色红浓亮堂,香气共同陈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褐红。有生茶和熟茶之分,生茶自然发酵,熟茶人工催熟。“越陈越香”被公以为是普洱茶区别其他茶类的特性,“香陈九畹芳兰气,品尽千年普洱情。”普洱茶是“可入口的古董”,不同于别的茶贵在新,普洱茶贵在“陈”常常会随着时间逐步升值。

 

 

 

云南是世界茶树原生地,全国乃至全世界各种各样茶叶的本源大多在云南的普洱茶产区。普洱茶历史十分长久,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纣时期,云南种茶先民濮人就曾经献茶给周武王,只不过那时还没有普洱茶这个称号。元朝时有一地名叫“步日部”,由于后来写成汉字,就成了“普耳”(当时“耳”无三点水)。普洱一词首见于此,从此名震国内外,直到明朝末年,才改叫普洱茶。三国时期 “武侯遗种”,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农历七月二十三日翻开了普洱茶话。“茶山有茶王树,较五山独大,本武侯遗种,至今夷民祀之。”(檀萃《滇海虞衡志》)。

 

 

 

 

变革开放后的1990年,茶园面积达240万亩,1998年产量达155万担,出口20多万担,创汇2250万美圆,发明了云南茶史的辉煌,茶类由1950年的单一晒青开展到烘青绿茶、炒青绿茶、时间红茶、ctc红碎茶、普洱茶、花茶、速溶茶、名特优茶、艺术品茶等。普洱茶也迎来了又一个辉煌时期。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1975年,云南开端了普洱熟茶的消费。

普洱茶被国度质检总局于2008年5月13日以总局2008年第60号公告批准施行天文标志产品维护,《天文标志产品 普洱茶》国度规范也由国度质检总局、国度规范委于2008年8月5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度规范批准发布公告2008年第10号(总第123号)批准发布,于2008年12月1日正式施行。

 

 

 

用茶量几与消费者的饮用习气也有亲密关系。在西藏、新疆、青海和内蒙古等少数民族地域,人们以肉食为主,当地又短少蔬菜,因而茶叶成为生理上的必需品。

 

 

 

 

他们普遍喜饮浓茶,并在茶中加糖、加乳或加盐,故每次茶叶用量较多。华北和东北广阔地域人民喜饮花茶,通常用较大的茶壶泡茶,茶叶用量较少。

长江中下游地域的消费者主要饮用绿茶或龙井、毛峰等名优茶,普通用较小的瓷杯或玻璃杯,每次用量也不多。福建、广东、台湾等省,人们喜饮时间茶。茶具虽小,但用茶量较多。

 

 

 

 

茶叶用量还同消费者的年龄构造与饮茶历史有关。中、老年人常常饮茶年限长,喜喝较浓的茶,故用量较多;年轻人初学饮茶的多,普遍喜欢较淡的茶,故用量宜少。

 

 

 

 

总之,泡茶用量的几,关键是控制茶与水的比例,茶多水少,则味浓;茶少水多,则味淡。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取四只茶杯,各等量放入3克相同的茶叶,再分别倒入沸水50毫升、100毫升、150毫升和200毫升。

标签

    黑茶

    红、浓、陈、醇

    后发酵茶类,微生物发酵

    香气共同,口感醇厚

    改善肠道环境,调理脂肪代谢

     

     

     

     

    茶,不是功课,不是约束,不是只要“懂”的人才有资历爱茶。

    喝茶是享用,本着享用和放松的心态去喝茶,暂时不用想着去弄懂它,反而会越喝越懂。要是一开端就认定本人不懂,对茶有隔膜感,岂不是越来越不懂?

    茶文化博大精深,每一种茶,都有本人的特性,宛如芸芸众生,有谁敢说:能看懂每一个人?懂茶?不懂茶?有那么重要么?

     

     

     

     

    其实懂不懂茶,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每天喝茶。

    喝什么茶也不重要,合适本人的茶才是好茶。茶在手,一人得幽,二人得趣,三人废品。于尘世偷来闲暇时间,不乏人生之乐趣。

    以平常之心,喝盏中清茶,尝惬意光阴。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喝茶,真的,只是一种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