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88青饼,与80后一起慢慢变老

普洱茶88青饼,与80后一起慢慢变老

2024-05-18 访问量: 19 茶礼仪网

普洱茶有品饮价值的生命周期,似乎不比人的正常寿命短,1989—1991年勐海茶厂出产的7542普洱青饼——88青饼应该算得上是普洱茶中的“80后”吧。

“88青”还不叫“88青”的时候,只是勐海茶厂唛号7542的常规产品,在计划经济的指导下,像以往的7542一样,被中国茶叶进出口公司统购统销,销往当时普洱茶的主要消费地香港和东南亚地区。但是这一批7542当时销路很不好,被香港批发商订购后也迟迟未提货,好几年间都静静地躺在厂家的仓库里。
普洱茶88青饼,与80后一起慢慢变老

1993年的一天,香港联合公司代理云南普洱茶的陈强先生找到了当时在九龙荔枝角开茶铺的陈国义。多年以后,陈国义先生回忆起当年初见这批茶时的感觉:“我把茶深深地嗅了一阵子,感到气味非常特别,当时第一个感觉是该茶有一股大自然的芬芳,而且带有点蜂蜜的甜香。再深深嗅一下,顿时整个人的心田都投入在芳郊宁静恬逸的环境里,实是可爱。”也许是伯乐遇上了千里马,经过一番思忖,陈国义决定将那批茶共30多吨全部订下,批发商生怕他反悔,还一再要求先付款。

10年间。这批茶始终鲜有人问津,茶主也无暇理会。至于这批茶为何一直是干仓存放,有说是因为陈国义早在八九十年代就开始推介干仓茶,也有说入仓也是需要成本的,这批无人问津的青饼连入仓的资格都没有。历史常常就是在偶然与必然间演绎出来的。2003年,经过十几年自然陈化的88青在口感和香气上开始有了本质的改变,一些茶友发现这种未入仓的茶很干净,口感也非常清新、鲜爽,有独特的梅子香。很快在香港的茶友论坛“茶颠话茶”上,以浮云、蓝天为首的一些网友开始激烈讨论88青饼,一时间88青声名鹊起,受到各方茶人的追捧,存货也被扫去大部分。这只“丑小鸭”也完成了“白天鹅”的蜕变。

我第一次喝到88青,是一位80后的茶艺师燕子为我泡的,也许是同龄人一起喝同龄茶,我们三者之间在那一天有了一种难以名状的默契。当时用的是盖碗冲泡,醒茶的时候,燕子将水沿着盖底高冲而下,我说你是要慢慢唤醒它啊?燕子笑而不语,待两道醒茶结束,燕子才说,我不想那么早就把他的活力激发出来,咱们跟它慢慢玩。第三泡,叶底开始舒展了,有淡淡的药香,汤色接近琥珀色,我端起茶杯没有马上就喝,而是欣赏起茶汤表面萦绕的茶氤,余光一扫,发现燕子也正在端详着茶汤,不经意间同时抬头,相视而笑莫逆于心。将这杯同龄的茶送入口腔,青涩味虽还留有痕迹但已展现成熟滋味。自己跌跌撞撞走过的二十多年人生道路瞬间浮现,虽然我们脸上的稚嫩还难以掩盖,但也已经在努力地走向成熟与老练。茶汤化入体内,各种情绪一起涌上心头。我无意间的一声轻叹竞被燕子听到了,她望了一下我说,我用我赚的第一桶金换了几片88青,准备和它一起变老。果然是性情中人啊!都说80后开始进入集体怀旧的年代了,也许88青的确是适合用来怀旧的。

说话间,五六泡已经过去,药香退去,梅子香浮现。越发的甘醇、香滑起来,满口的清香与鲜爽,几乎没有其他杂味,汤色也很是清亮。我想自88青闻名于世以后,干仓存放普洱茶逐渐被热捧与广泛实践的确是有道理的,那是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真实轨迹。燕子一泡接一泡,我也一杯接一杯,不觉已过20泡,汤色依旧橙黄明亮,茶味虽已淡去,茶汤却还清洌甘甜,我喝得全身通畅,肚子也开始叫唤了,燕子仍舍不得丢弃叶底,开始用铁壶沸煮,铁壶煮过的88青汤色回到五六泡时的金红色,滋味已经没有那么足了,但是那铁壶中翻滚的叶底,正是在完成生命最后的绝唱。文/莫非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的栽种历史

周朝

  普洱茶历史非常悠久,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纣时期,云南种茶先民濮人就已经献茶给周武王,只不过那时还没有普洱茶这个名称。邦崴过渡型古茶树是古代濮人栽培驯化茶树遗留下来的活化石
\

  唐朝

  历史文献中记载最早种植普洱茶的人是唐吏樊绰,在其所著《蛮书》卷七中云“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据考证银生城的茶应该是云南大叶茶种,也就是普洱茶种。历史记载说明,早在1100多年前,属南诏“银生城界诸山”的思普区境内,已盛产茶叶

  宋元

  宋朝李石在他的《续博物志》一书也记载了:“茶出银生诸山,采无时,杂菽姜烹而饮之。”从茶文化历史的认知,茶兴于唐朝而盛于宋朝。

  元朝时有一地名叫“步日部”,由于后来写成汉字,就成了“普耳”(当时“耳”无三点水)。普洱一词首见于此。

  明清

  明代万历年间谢肇淛在其著《滇略》中,提到“普茶”(即普洱茶)这个词,该书曰:“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这是“普茶”一词首次见诸文字。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中亦有“普洱茶出云南普洱”的记载。

  清朝阮福《普洱茶记》:“普洱古属银生府。则西蕃之用普洱,已自唐时。”清道光《普洱府志》“六茶山遗器”载,在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普洱府境内就已种茶。

责编:水方子


普洱茶缘何要“晒青”?不同的干燥方式有何意义?

  对于普洱茶的经典定义,大家都不陌生: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采用特定工艺、经后发酵加工形成的散茶和紧压茶。

 

  在茶叶制作过程中,干燥是一道非常重要的工序,普洱茶也如此,在“国标”规定中,普洱茶的干燥方式为“晒青”,就是阳光晒干,这对普洱茶的形成有什么影响呢?

  |茶叶干燥之“晒青”|

 

  晒青是将揉捻后的茶青用阳光晾晒,使茶叶的含水量降低。整个过程温度低于60度,保留了茶叶当中大量的活性酶,后续转化有了空间。

 

  晒青干燥的过程长,温度湿度适合,既有漫长的自动氧化,又有光催化反应,能够促进茶叶内含物质氧化,进而影响茶的品质。

  |茶叶干燥之“烘青”|

 

  “烘青”也是常见的茶叶干燥方式,指鲜叶经杀青之后,借助70℃至120℃的高温,让茶坯快速脱水。烘青茶外形完整,色泽深绿油润,香气清高,汤色清澈明亮,滋味鲜醇。

  |“晒青”对普洱茶起什么作用?|

 

  普洱茶最重要的特质是越陈越香,需通过茶叶的活性酶来实现。烘青的高温会将大量活性酶杀死,没有后期转化价值,加之在干燥时,采用了烘干方式,茶叶的水分含量只有4%-6%,茶叶完成后期的陈化和发酵十分困难,也就不适合来做普洱茶的毛料了。

 

  因此,普洱茶在保证原料和工艺的前提下,越陈放越香浓,晒青工艺可使茶叶均匀失水,且温度较低,利于保留茶叶中的有机物质,帮助后期转化。

  |茶叶干燥工艺的意义|

 

  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制茶学》一书中提到:“干燥是制造各种茶类的最后一道工序,与制茶品质有密切关系。干燥过程除了水分达到足干,便于贮藏,以供长期饮用外,还有在前几道工序基础上,进一步形成茶叶特有的色、香、味和形状的作用。”

  干燥的核心又在于温度。有些茶类的特点是香气高扬,需要高温提香;有些茶类需要继续后发酵,保留茶叶活性,因此低温干燥更适宜。不止普洱茶,像云南晒红茶也需要阳光晒制,维持后期转化活性。

 

  中国茶叶得天独厚的品质,既源于茶树品种多样,也得益于博大精深的茶叶加工方法。单从“晒青”一个环节,就让茶叶有了本质的导向,造就了可以后发酵的品类。因此,我们饮茶,也要了解一款茶的诞生。喝懂茶,才会有喝好茶。

普洱茶减肥有哪些好处?

普洱茶吧网是一个为茶友提供普洱茶知识、普洱茶的功效、普洱茶市场行情而进行的茶文化交流平台,是普洱茶业界最具有活力和前景的权威非商业门户网站。

中国古人曾认为茶有十德: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普洱茶减肥的好处1.普洱茶性温和,不伤胃。

都市生活工作紧张,压力大,饮食不规律,胃病普遍,气血偏虚。普洱茶是养胃、补气的良药。其中的咖啡因已经多年陈放发酵了,喝后不会兴奋。过去,慈禧太后就有晚上喝普洱茶的习惯。

普洱茶减肥的好处2.普洱茶是有科学根据的天然保健饮料。

医学研究证明,普洱茶具有减肥,降脂,降胆固醇与防癌等功能,普洱茶防癌保健功能已经被医学界证实。普洱茶去脂消食,减肥瘦身的药理特性吸引了无数爱美塑身族,中年发福者更是离不开普洱茶。热饮肠胃舒适,对便秘、尿频的疗效最佳。普洱茶补气固精,对于男性阳痿、前列腺炎也有很好的效果。普洱茶越陈(存放时间久),补气壮阳 效果越好。

普洱茶减肥的好处3.易冲耐泡,操作方便。

可用大壶冲泡,大杯或者大碗饮用。

普洱茶减肥的好处4.普洱茶可明显抑制减肥反弹。

日本朝日啤酒和朝日饮料两公司经过对中国茶的多年研究发现,原产于中国的普洱茶对维持减肥效果有非常明显的作用。

在通常情况下,人们通过节食减肥就能瘦下来,一不注意,体重就会回到原来的状况,出现所谓的“反弹”现象。研究人员发现,这是因为不运动光靠节食来减肥,会使肌肉变细,导致基本的卡路里 消耗亮减少。因此,即使正常的饮食量也会造成卡路里过剩,从而引起反弹。而饮用普洱茶对减肥的效果很持久,不容易反弹。

普洱茶减肥的好处5.普洱茶可避免脂肪堆积。

吃饭的时候身体会发热,这是因为吸收食物时,通过自律神经 的作用而释放出了热量。这种饭中饭后发生的散热现象被称为“食饵性体温发生”,这种功能越旺盛的人,吃下去的东西燃烧得也就越快,很难以脂肪的形式在体内堆积。茶有促进食饵性体温发生的作用,而其中效果最好的就是普洱茶。

普洱茶减肥的好处6.喝普洱茶不用担心瘦得太厉害。

普洱茶具有同中药同样的效果,可将体质调节到最佳状态。所以,当体重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它就不会再刮去体内脂肪了。也就是说,我们不用担心瘦得太厉害,而可以放心大胆地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