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刀哥说茶:普洱茶新茶的无味之味

刀哥说茶:普洱茶新茶的无味之味

2024-05-20 访问量: 33 茶礼仪网

刀哥说茶:普洱茶新茶的无味之味

普洱茶很神秘,很难喝懂,很难喝到好的”。这是普洱茶爱好者们普遍有的感慨。

其实,喝普洱茶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总结、反思和纠错的过程。

刚开始接触普洱茶那会儿,大概在2004年前后,大家都在说越陈越香的老茶、陈茶如何如何好,当时的感觉,带有那种红艳艳汤色的便是好普洱茶了,并一直想体验一下老茶那种无味之味的美妙境界。

05年,认识一个资深普洱茶友,他应该是我周边玩普洱茶最早的了,03年他就已经在做古树茶,在他的影响之下,我初步了解到普洱茶还有生熟之分、新老之分。依稀记得他说过一句话:“真正好喝的古树茶都是不苦不涩的。”当时也没留意,只觉得古树茶就是最好的普洱。

刀哥说茶:普洱茶新茶的无味之味

于是很长一段时间开始关注古树、纯料和山头茶,当时圈内对生普(新茶)有一种论调,认为“不苦不涩不是好茶”,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之下,普洱茶爱好者们拼命寻找滋味浓烈、刺激、苦涩感重的茶,似乎认为这样的茶才叫霸气,才是好茶。我也未能免俗,陷入购买、品饮和收藏“苦涩茶”的怪圈之中,这其中缴了不少学费,喝了不少垃圾茶,当然也淘汰和错过了不少真正的好茶。

学费缴多了,总会有些收获。在不断的品饮、学习和茶友们的交流中,我逐渐认识到长期以来对普洱茶,我竟然囤积了这么多错误和荒谬的观念!

好在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及时反思和纠错之后豁然开朗,对以往坚持的一些错误的观点、认识一一否定。有人说,不坚持自己的观点,叫“没有主见”,我认为,错误的观点还一昧坚持,这叫“成见”,对普洱茶,更要敢于接受别人的、新的东西,敢于否定自己,这叫“包容”。

对普洱茶的再认知让我在普洱茶的学习之路上上了一个台阶,步入一个更加美好的全新普洱茶世界。

在这个全新普洱茶世界里,我喝到的好茶越来越多,淘汰掉的垃圾茶也越来越多(这其中当然也包括我之前收购的那些“好茶”)。

在这个全新普洱茶世界里,我认识到普洱新茶,一样可以有无味之味!

无味,最早源于邓时海的《普洱茶》:“大多数的普洱茶品茗高手,都公认“无味之味”是普洱茶的极品。…无味之味有着十足的禅境,此种无比高尚境界,在数百种茶中,恐怕是只有普洱茶所独有的了!”

之前对“无味之味”的认识,是老茶独享的,很遗憾至今尚未邓老描述的那种无味之味的老茶,不过,在不间断的试茶过程中,我却体会到了无味之味的新茶。

刀哥说茶:普洱茶新茶的无味之味

大多数茶友对新茶的印象,应该是“苦涩、生津、回甘…”

喝过两款易武国有林的古树,记得先后两次泡茶的主人拿茶出来的时候都是郑重其事、如捧至宝般的神态。品过很多古树的我不禁在心底暗自好笑:“什么宝贝这么慎重呀?”,刚入口平淡无奇,香、甜、苦涩都不明显,连品三杯之后也是一样的感觉,实在忍不住了,“我们大老远来你就用这茶招待?”正要质问主人,但张嘴瞬间,突然有了某种感觉让我及时刹车:舌面舌尖和两侧、口腔四壁的味蕾仿佛已经全面启动,生津源源不断,那种甜丝丝的气流在口腔内循环,如千万根细小针尖按抚着每个毛孔,说不出的舒服熨帖,让我半张的嘴差点流下哈喇子来!好在我反应及时,急忙闭上快要出丑的嘴,随及做了一个吞咽的动作加以掩饰,没想到一股甜爽清凉的气流由喉内自上而下贯入,整个身体顿时无比地通透舒畅,如久渴难耐之人忽然偶遇一位佳人姗姗而来,双手捧着一片薄荷叶子,叶子上面是远处高山溪谷汲来的山泉。

接下来的品饮过程,顿时变得诚惶诚恐,不敢丝毫造次,好似佳人在旁,不敢唐突。第四杯茶汤入口,一样的平和,却像融了太多物质的白开,纯净无暇却又厚重饱满,生津和甘韵丝毫没有减退之意,反而层层叠加,绵绵袭来。连续十余杯下来,茶汤水性一样的厚重饱满,生津、回甘连绵不绝,之前的没品出的香气姗姗而来,不在口腔,却在汤里,品饮间仿佛会跟着茶汤裹到身体里去…

整个品饮过程主人一言不发,我们也是静心以待,默默地细啜慢品,突然,我的同行身体似乎有些hole不了:“这茶好厉害!入口平淡似清水,几杯下去居然全身发汗,越喝越想喝,再喝下去会不会血糖下降啊?”主人这才出言:“这茶就这个特点,开始无味,但劲在后头,这种带暗劲的茶很难得,品到后面才知貌似平和的茶汤之中暗藏杀机,后面几泡别再喝了,吃点糖果吧。”我不忍放弃这款带暗劲的好茶,又央求主人连续试了几泡甘之如饴的尾水,这才依依不舍地作罢。

邓时海“无味之味”的提法,是对一款难得之老茶的尊敬、赞赏和感叹,品过这款新茶之后,对“无味之味”的提法,有了另一种理解。同样的无味之味,同样的“无味”在前,“有味”在后,老茶的“有味”更多的是精神上感悟生活的滋味,岁月的韵味。新茶的“有味”却是森林的滋味、大自然的滋味,是实实在在的好茶的滋味。

直到此刻,我才想起当初那个教会我喝普洱的朋友那句话,“真正好喝的古树茶都是不苦不涩的。”是啊,这岂不是一种无味之味!只有经历过这种走了无数漫长而坎坷的弯路之后寻来的“无味”,才能体会得到它的“有味”。(本文来源:普洱茶吧,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知识攻略有哪些?

  普洱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距今已达2000年之久。民间有“武候遗种”(武候是指三国时期的丞相诸葛亮)的说法,故普洱茶的种植利用至少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普洱茶知识攻略有哪些呢?就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普洱茶?为什么称为“普洱”?什么是生普洱茶?什么是熟普洱茶?

  为了统一对普洱茶的认识,2002年6月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举行的2002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由国内和来自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国以及港澳台地区的20多位茶叶专家学者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对普洱茶的概念作出了明确界定:普洱茶是原产于滇南、滇西澜沧江流域,以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经晒菁后为原料,气蒸压制成型的各种紧压茶和散茶,经一定时间贮存演变而成,或经人工渥堆发酵后加工而成的普洱紧茶和普洱散茶。而"普洱"一词是因思茅地区的普洱县(原普洱府)地名而得。其实,普洱府在元朝称"步日部",在元朝建立初期,因宫廷常用普洱茶,成吉思汗便问大臣普洱茶产自那里,因谐音缘故,把"步日部"传为"普洱府"。干隆元年(公元1736年)清政府在普洱府道设茶局统一管理茶叶的制作和贸易,普洱府成了普洱茶的集散地,从此这个云南小镇也因普洱茶而名扬海内外。

  接下来讲讲什么是"生普洱"、"熟普洱"?

  生、熟普洱茶是以发酵方式区分的。"生普洱"是指以晒青毛茶为原料压制成各种紧压茶后,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但尚未完成转化的茶。如勐旺茶叶公司生产的青饼班章古茶树饼、古山攸乐乔木饼、景迈青饼、易武正山、布朗山生态茶等。"熟普洱"一般是指以晒菁毛茶为原料通过渥堆发酵,人为地将转化的时间缩短,使生普洱的口感由苦涩转化为甘甜、纯厚,汤色由金黄色转化为栗红色、褐栗色等。我们通常称这类茶为熟普洱茶。如勐旺茶叶公司生产的75726、72626、贵妃贡饼、宫廷缘饼和各类散茶等。生茶自然转化后也可称为熟茶,其实,生、熟普洱茶就是以是否完成转化来区分的。

  普洱茶知识攻略有哪些?其实普洱茶知识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了解的。

普洱茶“挂杯香”之说!

普洱茶“挂杯香”之说!

我们在喝茶的时候,总会听到杯底留香、挂杯香等这些词。然后对着品茗杯或者公道杯闻一下,确实能闻到有香气。那么挂杯香从何而来呢?

什么是“挂杯”?

所谓“挂杯”,早期是从葡萄酒引进的概念。一般用来形容品酒(尤其是葡萄酒),指轻缓的摇杯中的酒,让酒液均匀地在杯壁上转圈,然后停下来,酒液达到的最高的地方有一圈水迹略为鼓起,而酒杯的壁面上慢慢地形成向下滑落的Tear“泪滴”的现象。换言之,酒在被摇晃到杯璧上时,杯壁周边的液体会产生一种张力,酒液沿杯璧缓缓落下,产生了肉眼可见的流动,流得越慢,在杯璧上停留的时间越久,挂杯越长,说明酒中的糖分也就越高。

用在普洱茶身上,挂杯香其实就是指留存于杯子的香气。当然不同的茶挂杯香也是不一样的,有些茶可能热杯香比较明显,杯子冷了香气就不在了;有些茶则热杯香、冷杯香都比较浓烈。

在我们用盖碗或紫砂壶泡茶时,茶叶散发出香味,有人会说是器具吸附了茶香,所以杯底才会留香。其实器具本身是不会吸附香气的。盖碗内壁挂瓷,它并不会吸附香气,我们品饮佳茗时用的小玻璃杯,也不会吸收香气或消散香气,如果选用紫砂壶、紫砂杯来泡茶,茶叶的香气就会被所用的器具吸附很大一部分。

普洱茶为什么会有挂杯香?

在茶界,顾名思义,“挂杯香”又称“挂杯”,俗称“杯底留香”,就是留存于杯子的香气。即洗茶第一泡从公道杯倒挂后,趁热在杯口闻一下,然后等公道杯稍冷或晃几下再闻的香气或香味。

而在品饮普洱茶时,所说的“挂杯”,并非指的是茶汤挂在杯璧上的时间,而是指茶香气留在杯璧上的时间。挂杯时间越长,留香时间越是持久浓郁,越能说明茶的品质上佳。

那么普洱茶的挂杯香就应该有2种:公道杯香和品茗杯香,而公道杯香又可分为热杯香和冷杯香。但不同茶品,其挂杯香浓淡是完全不一样的,有些茶可能热杯香比较明显,杯子冷了香气倒不在了;有的茶可能热杯香、冷杯香都比较浓烈。随着“挂杯”一词关注度的提高,业界逐渐流传着一种“以挂杯判别普洱茶好坏”的说法。

“挂杯”是否能够评判一款普洱茶好坏?

首先,经常喝普洱茶的朋友都知道,普洱茶不以香气著称,而以滋味取胜。论香气,铁观音的香十分醇厚浓郁,像茉莉花一般香气逼人充盈满屋;而普洱茶的香,则像荷花一般缕缕幽香淡雅清幽。

其次,普洱茶的杯底留香又与茶具(杯子的材质、造型)、水等因素有关。不同的茶具由于其结构的不一样,泡茶过程中的茶汤、香气及各项感官指标等各不相同。

最后,茶无尚品,适口为珍,好与不好,一品见分晓。总体而言,不同山头的茶,香气各异、口感独特,譬如:老班章的暗香,闻干茶时有梅子香等香型,但泡开后闻茶底反而香气低沉。而大厂的拼配茶虽然综合了不同山头的茶的香气、口感等各个方面的特点,但茶香短暂,故而一般不挂杯。

因此,“挂杯”可以作为评判茶叶好坏的依据之一,然而仅追求普洱茶的“挂杯”也势必会与好茶失之交臂。毕竟“挂杯”是由于普洱茶本身内质饱满、汤色浓醇,类似红酒挂杯,但有些好茶却没有挂杯之说。(文章来源于: 土林凤凰沱茶

答疑解惑:普洱茶中会不会产生黄曲霉毒?

答疑解惑:普洱茶中会不会产生黄曲霉毒?

图为:本文作者林治,系中国高等院校茶文化教材编委会主任,西安六如茶文化研究所所长。

这几天关于喝普洱茶能否致癌的旧争论在网络上再次被炒得沸沸扬扬,引得茶界“轩然大波起,众人尽茫然”。因为文章中引用了我的两句话,虽然原意未变,但是由于引用者限于篇幅,未能完整准确地表达我的看法。所以我不得不啰嗦几句以正视听。

一、普洱茶中会不会产生黄曲霉毒

答案是有可能会。因为空气中飘散着许许多多看不见的微生物孢子,既有益生菌的,又有有害微生物的。孢子(spore)是脱离亲本后能直接或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细胞,落到有机营养物质上只要温度、湿度、酸碱度都适合就会大量繁殖。普洱茶和一切茶类都是糖类、脂类和蛋白质都很丰富的物质,是各种微生物的优良培养基,凭什么说普洱茶在发酵过程和长期自然存放的过程中只有有益微生物大量繁殖而有害微生物都不会繁殖?事实上各种粮食、油料、水果、饲料、食品等只要受到黄曲霉、寄生曲霉、特曲霉等有毒微生物的污染都能产生黄曲霉毒素,茶叶也不例外。正因如此我国才制订了《出口茶叶中黄曲霉毒素B1检验方法(SN0339-1995)》由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1995年开始执行。如果茶叶中不可能有黄曲霉毒素,那么国家何必制订标准?

二、黄曲霉毒素有什么危害?在生活中能用加热等方法降解吗?

黄曲霉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划定为1类致癌物,毒性比砒霜大68倍,是目前已知霉菌中毒性最强的物质,其中以B1毒性最大。当人摄入量大时,可发生急性中毒,出现急性肝炎、出血性坏死、当微量持续摄入,可造成慢性中毒,引起纤维性病变,致使纤维组织增生。黄曲霉毒素是目前已知最强致癌物之一,它具有很强的耐热性,一般烹调加工的温度不能将其破坏,要达到280℃才能裂解。台湾某教授说:“不管入仓茶也好,不入仓茶也好,熟茶也好,散茶也好,新茶也好,老茶也好,通通含有大量的生菌数和霉菌数,但是,只要经过80度水的浸泡,总生菌数都会大幅下降,而霉菌数都为零!”这种说法是有违科学的。

三、那么喝普洱茶会致癌吗?

若长期经常喝受黄曲霉毒素污染的茶当然有可能致癌,但是实际上问题绝对没有那么严重,因为目前我国的茶企对卫生安全普遍非常重视,在茶叶生产和储存过程中都会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控制温度和湿度,所以现代化茶厂生产的茶叶受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概率极低,对于近几年负责任的厂家生产的普洱茶完全可以放心饮用。至于老普洱茶的情况则非常复杂。老茶生产的那个年代卫生条件一般都不可能很好,并且在长期自然存放过程中很可能会因受潮而发霉或受到一些有害物质的污染。同时直言不讳地说,市场上老茶作假的情况相当普遍,这些来路不明的老茶的卫生没有保障,所以我个人只是出于教学需要偶尔品一点老茶,而没有喝老茶的嗜好。当然喝茶是极自我的个人爱好,任何人都无权干涉别人的喝茶自由,只是提个醒:要注意饮食卫生!

对于农残、重金属和黄曲霉毒素的污染茶叶绝对不是重灾区,粮食、油料、蔬菜、水果、水产品等的污染比茶叶严重得多,并且摄食量大,大家要更多关注。对于这次的辩论我强调两句话:一、专家要敢讲真话,把真相实事求是地告诉大家,天塌不下来。二、大众不要危言耸听,更不要自己吓唬自己。

最后给朋友们一个建议:黄曲霉生长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40℃。产生黄曲霉毒素最适温度为20—30℃。当温度在10℃以下时,则不生成黄曲霉毒素。当茶叶的水份低于8%时茶叶一般不会发霉,爱喝老茶的人可以自己存一些,适度做好通风,控制好温湿度,隔一段时间取出点品一品,看着它慢慢成熟,越存陈香陈韵越媚人,非常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