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一个普洱茶市场人的2017(与某茶企老总的对话整理)

一个普洱茶市场人的2017(与某茶企老总的对话整理)

2024-06-03 访问量: 29 茶礼仪网

一个普洱茶市场人的2017(与某茶企老总的对话整理)

回顾了当时在市场工作中的一些琐碎的事件,时间过的很快,在这两年的时间里,看着这个行业发生的一些些细微的转变,不仅是产品的潮流,行业的趋势,甚至是市场的工作方式也变了模样,归根结底,是市场趋向成熟了,茶友们变的理性了。当我将这样的观点抛出时,引发了我与某位茶企老总的一些对话和思考,于是,我想将其中的一些观点整理出来,一是梳理现阶段对普洱茶市场的看法,二是供朋友们闲品,三是凑文章数(实在没时间写东西)。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格局的大小决定着品牌的大小

还记得2015年的开局,整个行业里都蔓延着对普洱茶市场前景的不看好,这个时候,柑普茶的异军突起,似乎为普洱茶消费类市场打开了一道大门,整个行业的趋势,产品的潮流,都顺着这个方向而改变,小青柑、二红柑、大红柑、老树柑等柑普类产品的问世,也有诸如陈皮普洱饼、砖之类的创新产品,最直接的改变,是淘宝,京东等网络销售平台的前三名从原来的9块9包邮,换成了柑普茶。

一个普洱茶市场人的2017(与某茶企老总的对话整理)

我与某茶企老总的对话就从此开始了,“怎么看未来普洱茶市场的走向”,我说,市场的容量大小取决于底座的大小,这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一样的道理,当普洱茶基础市场越来大时,高端普洱的市场容量也会随之增大。柑普茶从一个利基市场演变成一个垂直市场的时候,带动的是蛋糕的变大,换言之,从某种程度上,普洱茶接受度逐渐被提高,普洱茶市场的容量也会更大,而不是简单的看作是从中分一杯羹。

所以,我下了一个推论,未来普洱茶市场细分化会越来越清晰,而高端普洱茶市场会越来越成熟。

少传递一点负能量,为自己的言论负责,才会让这个行业好

“但是,今年年初的32万一公斤的老班章,显然是过度消费了普洱茶的价值”,某茶企老总如是说。形式大于内容的营销策略,是我们这些泥腿子出生的市场人最会干的事情,诸如此类的策划事件,不光普洱茶里出现,其他行业比比皆是,把这个事件一分为二来看,从商业的角度,搞噱头,很多时候只是过眼云烟,我们需要一些互联网的思维,任何好的不好的,引起关注,吸引眼球,是为了达到效果。从操守的角度,虽为一些专业茶人言过其实,不认可,但至少没有传递负能量,总比一些名人直接否定普洱茶存在的价值要好。

我一直认为,一个行业、一个品牌、甚至一个大咖,传不传递正能量不重要,但是至少不要传递负能量,如某名人的言论,“喝普洱茶致癌”,不管他的观点是否正确,也不管是为了何种目的,这都是不恰当的,我曾开玩笑说,如果是为了过嘴瘾,搞噱头,这般说法有些歹毒,如果不是,那他挑战的不仅是普洱茶,还有整个云南少数民族为普洱茶世世代代守护和耕耘的茶农、茶人。

普洱茶市场的发展需要的是良性的竞争,而不是一颗老鼠屎混在粥里搅,到最后,坏掉了的粥,也就真的没有存在的价值了。

普洱茶的标准化,必将“茶人效应”和“名山效应”埋没到历史进程里

“普洱茶的发展需要标准化,不然难以变的强大,但对普洱茶的定义到现在都是模糊的”,某茶企老总如是说,这一直是我非常认的这个观点,标准化是行业发展的一个关键性条件,没有标准化或接近标准化,普洱茶难以进入下一个阶段,从2000年到现在近20年的发展,从普洱茶细分到山头古树、单株纯料,高端的产品越来越集中化,这其实已经是在为普洱茶的标准化接近了,只是我们自己没有意识到罢了,为什么这么说呢?

国家定义普洱茶的标准是关于生产的标准,这显然是满足不了普洱茶市场需要的,实际上,普洱茶市场的区隔已经通过高端、中端和低端的产品来划分各自的市场和各自的需求。需求越清晰的时候,茶企对自己的定位和产品的诉求也会越精准。所以,我判定下一个普洱茶的十年,必定会让每个普洱茶品牌为自己的所做的产品或者品牌的形象,建立自己的标准化,而非行业的标准化。

一个普洱茶市场人的2017(与某茶企老总的对话整理)

当然,往这个方向走的时候,也势必会将一些东西慢慢的湮没在历史的进程里,如“名人效应”和“名山效应”,以往或者现在大部分茶商或品牌习惯性的背书首选是名人效应,知名茶人是普洱茶发展的进程中不可抹去的印迹,但知名茶人的形象如今已越来越被人质疑,甚至没有承担应有的责任,对普洱茶的定义指手画脚,让很多普洱茶界外的人认为,我们这个普洱茶连定义都没搞清楚,谈什么标准化。

而名山的效应现在几乎是普洱茶卖高价的标配,一饼茶如果不打上名山古树,比如:老班章、冰岛、薄荷糖,似乎就卖不起来价格,茶区名气比品牌的名气大多了,这么多品牌都在为茶区宣传,茶友们对茶区的认知比品牌还要多,然而,淘宝上几十块钱的老班章,几块钱的冰岛,却得让整个行业背锅,只要脸皮厚,一张棉纸,印什么都行,开玩笑的说,《一片树叶的故事》的续集应该叫《一张棉纸的故事》。

名人也罢,名山也罢,有其推动普洱茶市场发展功不可没的价值,但市场是非理性的,并且是不会克制的,只有我们想不到,没有我们做不到的事,推动整个行业发展的同时,也会堆积着行业的痛苦,当弊大于利时,那么,行业的变革也随之来临。

最后,感谢您的阅读,2018年再见。(本文来源:神威的茶台,

有用+10
分享

普洱生茶放了几年后汤色变红了,你的茶也是这样吗?

  喝普洱茶的朋友都知道,刚刚制成不久的普洱生茶汤色呈黄绿色,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十余年后,汤色逐渐转红,与熟茶的汤色十分接近。但有的茶友却说,我买的生茶,才放了四五年,汤色怎么就油红油红的了?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出现这种情况,多半是茶叶仓储地的湿度过大。茶叶仓储的适宜湿度在50%-70%之间,当湿度大于70%的时候,茶叶包装纸上可能出现点状茶渍;当湿度大于80%时,会出现块状的茶渍,湿度大于90%的时候,整个包装纸覆满大片茶渍,说明湿度过高会使茶叶的转化进程加快。

  茶叶存储在高温高湿的环境里,茶汤颜色在短时间内转红,有点像放了很多年的老生茶的颜色,喝起来很甜,但汤感水寡水寡的。如果温度适宜,但环境过于干燥,经过几年仓储后,茶汤会变成油黄或黄中带一点点红色。这也是为什么港仓茶在近几年反而不那么受人欢迎了。

  当我们单纯的追求茶叶汤色的快速转变,那么它的汤感可能就不能带给人太多惊喜。倘若我们对茶多一点耐心、给它多一点转化时间,茶也会给我们的口腔带来极致的愉悦。

 

普洱茶对哈尼族老年人血脂的影响

  普洱茶对哈尼族老年人血脂的影响

  云南普洱县人民医院于1996 年8 一10 月对100 例60 岁以上哈尼族老年人进行饮茶前后TG 、LDL 一C 的测定,同时设相应对照组以了解普洱茶对老年人血脂的影响程度。现将实验情况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 1 一般资料

  100 例受试者中,男77 例,女23 例,年龄组60-69 岁68 例,70-80 岁32 例,最小年龄60 岁,最大年龄80 岁,平均68.5 岁;100 例对照组,男75 例,女25 例,年龄组60-69 岁76 例,70- 80 岁24 例,平均65.2 岁。实验组及对照组均为当地哈尼族老人,并排除器质性心脏病、糖尿病及肝肾功能不全者。

  1 . 2 方法

  饮茶方法:实验组每天15g普洱茶分早、中、晚三次,每次5g ,加开水200ml 浸泡,5分钟后开始饮用,共30 天。对照组每天饮600ml 开水,分早、中、晚三次,每次饮200 耐,共30 天。两组在实验期间不服任何降脂药,采用普通饮食。

  TG 、LDL-C 测定方法:实验组、对照组于饮用前后分别采集空腹血,利用意大利ARCO-II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取三个平行管,进行酶法测定,取均值。

  2 结果

  饮用前后血脂的变化如表1 所示。
 

 




  3、讨论

  对照组实验前后TG 、LDL-C 的变化无差异,说明普洱市生活饮用水对血脂无影响(p > 0 . 05 )。而实验组饮茶前后TG 、LDL-C 的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
  经有关部门鉴定,普洱茶主要含有茶色素、氨基酸、茶多酚、维生素及矿物质等成分。其降脂作用可能与茶色素降低血翻度,改善血脂代谢有关。因此,普洱茶资源丰富、价廉,群众易接受,饮用无痛苦、无毒副作用,且降脂作用明显,可辅与其他降脂药合用,起到良好的作用。本实验近期效果明显,远期疗效待进一步观察。

那些普洱茶往事

勐海茶厂改制,即将成为私企。私企经营灵活,反应快速,做什么都求利益最大化;国企经营呆板,反应缓慢,做什么都中规中矩,跟随传统,不轻易改变。换句话说,改制后的勐海茶厂,完全有可能不按传统,以新的方式生产普洱茶。如果是其他现代化产品,是没有问题的,甚至是更好的事。但普洱茶则是特殊的,它需要传统,需要历史,需要时间的沉淀。所以,人们心目中更宁愿去接受,国企依传统中规中矩的做法,对私企的做法是存有诸多疑虑、不信任的。

未知和疑虑相对于可知和现成的,加上旧的普洱茶的确是不可复制的,数量是固定的,有限的。因为时间是不可复制的,一去永不回;因为不可复制,它当年做了多少量,就是多少量,无可复加,所以数量是固定的;新茶出来一边卖,一边分散,所以有限的量会越来越少。诸多的因素促成人们由心动到行动,收购勐海茶厂改制的旧茶,作投资升值用途。

04年88青饼的价格情况:04年春400元/片;夏600元/片;秋800元/片;冬1000元/片。它是有价有市,买了的人不想卖出来,人的心理不是升了就想卖出来,越升越不想卖,因为都希望它升得更多。越是没人卖出来,这个货在市场就越短缺,越是短缺,价格就越升得快,越升得快就越没人卖,市场就是这样进入一个怪圈。在这个怪圈下,就成就更多更大的炒作。换句话说,04年时,如果你年头买88青饼,年尾卖出来,就可以攒到2.5倍的利润。而且随时都可以套现,不到一年时间,2.5倍的利润,去那里找呢?赚钱的效应,吸引着更多人进来投资,更贴切的讲,这个时候,已经开始有投机成份了。88青饼一个投资产品毕竟是有限的,满足不了大量涌进的投资,必定要不断向外扩散。

以前说到,2000年之前勐海茶厂生产的普洱茶是很少的,能保留下来存世就更少。2000年之后,开始了订造茶,量开始多一点,而且时间并不长远,所卖出的也能追踪得到。茶客跟茶商,小户跟大户,都是一连串的关系。当年卖出去的茶,有人找,茶商意味着同一个茶能二次攒钱,何乐而不为,他当然想方设法找到当年的买主,出高多少多少钱跟他买回来,再转给新买主。之前的买主当然高兴了,他就是不卖出来也高兴,当年的投资升了多少,攒了多少,这不只是钱的问题,还有成就感。当时的市场情况是,你不马上答应卖,没过多久,又会出更高的价钱,问你愿不愿意卖。越是这样,越没有人想卖,价格也就越变得高。如是者,不断地重演,自然而然,有意无意中就形成了炒作,试问有谁不想攒到更多的钱的呢?所以,我们更愿意用市场的规律去解释炒作。因为,这样可能更客观,更容易令人释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