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乌龙茶>乌龙茶无公害茶园施肥技术

乌龙茶无公害茶园施肥技术

2024-05-09 访问量: 33 茶礼仪网

一、茶园土壤管理技术

1、土壤耕作的技术措施及有效作用

无公害茶园更重视中耕和深耕。中耕通常在春茶前进行,每年1次,深度10~15cm,中耕后,有利于春茶萌发和新梢生长;深耕具有较强的熟化改良土壤,增厚活土层、减少竖年病虫发生技术等作用。一般每1~2a进行一次。但深耕容易伤断茶树根系,是一项技术性较高的和较难掌握的措施,应因地制宜、灵活掌握深耕的次数与间隔时间。对于种植前以深垦过的幼龄茶园,头2~3a不作全园深耕,然后在树冠边缘垂直下挖一条深宽各30cm的条形沟进行深耕基肥,茶园内、外两侧的茶行只浅耕松土,不必深耕;而衰老茶园应结合树冠的改造更新,深耕的深度和宽度以35cm为宜。各种类型的茶园深耕均在秋茶(或冬季)结束后进行,并进行喷洒石硫合剂和全面清园工作。

2、土壤覆盖技术措施

选用安全、洁净无污染的稻草、麦秆或其他杂草,于6~7月份和9~10月份旱害、旱害来临之前,在茶园行间浅耕后,离茶树根部10cm以外进行覆盖,覆盖物要求铺放均匀,厚度8~10cm以覆盖后不露土为佳。坡地茶园应将覆盖物横坡向铺在茶行中,这样既可阻挡雨水直冲,滞留一部分水分,又可避免雨水流动时覆盖物堆积在一起;平地茶园可顺行铺放。秋冬季茶园深耕施即可将覆盖物翻入底层作肥料。通过覆盖,可抑制杂草发生和防治表层水土流失,调节土温,促进茶树生长。

3、客土培园的技术措施

无公害茶园应选择肥力较高的红壤土、黄壤土、红黄壤土或其他洁净田土,在每年茶季结束后挑入茶园行间。填土时,要求不同性质茶园客入不同质地的土壤。粘性土茶园客入砂质红壤土;砂质土茶园客入粘性土,衰老茶园则客入红、黄壤“心土”,厚度10cm以上,分批分期分步进行,每2~3a轮流客土一次。

4、茶园套种的技术措施

茶园套种技术重点在于因树制宜,合理掌握。对于幼龄茶园(包括台刈更新茶园),应选择豆科植物,如黄豆、绿豆、花生等,或选择匍匐性化物如马铃薯、甘薯等。套种时,密度应合理,绿肥与茶树之间需保持适当距离,采取双列穴种,每穴2~3株。当种植的作物基本成熟时应尽快采收,并将梗叶及时翻埋入土层中。对于成年茶园,应选择不与茶树争水争肥的深根性伞状型果树,如油柿、龙眼、杨梅、桃、李等,套种时应根据茶园覆盖率和茶树长势确定果树品种及种植密度,控制遮荫率20%~30%。

二、无公害茶园施肥技术

1、我县无公害茶园常用的肥料

我县茶园选用的肥料,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第一大类农家有机肥,经过发酵腐熟后达到无害化卫生标准的厩肥、堆肥和沤肥,也施用少量饼肥;第二大类化肥,常用的化肥有尿素、硫酸铵、钙镁磷、磷矿粉、过磷酸钙、硫酸钾。化肥必须与有机肥配合施入,有机氮肥与无机氮肥之比为1︰1为宜;最后一次追肥必须在采茶前30d以内施下;最后一次叶面肥必须在采茶前20d喷施;全年化肥施用量不能超过总施肥量的20%;第三大类复合肥营养较全面且便于运送施用。常选用氮、磷、钾比例为15%的国产复合肥,或氮、磷、钾比例为16%的俄罗斯三元复合肥,可以选用氮:钾为15︰10氮:磷为20︰16的二元复合肥;第四大类商品有机肥广泛应用的是“超大”有机肥等;第五大类叶面肥,如选用0.2%硫酸锌,可提高鲜叶中橙花叔醇的含量,增强乌龙茶香气。也可施用硫酸钾、金必来等叶面肥料。

2、茶园施肥技术措施

(1)重视基肥的施用,做到早施、深施和施足

“早施”指基肥施用时间应适当提早。施肥时间以秋(冬)茶采摘后10d内进行为好。“深施”就是施肥深度要适当加深,提高茶树的抗逆性,确保安全过冬。成年茶园力求做到基肥沟施,深度达25cm以上;幼龄茶园可根据树龄由浅逐步加深,一般15cm以上。“施足”就是基肥数量要多。无公害茶园的基肥提倡以有机肥为主,一般幼龄茶园每667h㎡施农家肥2000~1500kg或施商品有机肥300kg,配施磷,钾肥各25kg。

(2)因地制宜施追肥

春秋茶品质好,产量比例高,是乌龙茶生产的黄金季节,这一时期也是茶树吸肥最集中的高峰期。但是想春茶生长多而快,仅仅依靠基肥的营养是不够的,必须配合追肥予以补充。每667h㎡施复合肥、化肥共200kg,分4次施下,即春、夏、暑、秋各季节开采前30~40d施用为宜,各种肥料种类占总量的比例因不同树龄而不同,幼龄茶园氮:磷:钾为2︰1︰1;成年茶园氮:磷:钾为3︰1︰1.5。并增施含镁、锌等中微量元素的肥料,增进品质。

(3)巧施叶面肥

有些茶园喷施叶面肥后,虽然促进了茶树萌芽和新梢伸长,但因节间增长和鲜叶内含物含量减少,影响乌龙茶的品质,制出的茶叶香气低、滋味淡;有些茶园喷施叶面肥后,因新梢生长过密,导致病虫害大量发生。因此,必须合理掌握,量质兼顾。一是选择经过农业部登记并附有检验登记证书的叶面肥;二是选用一些即可提前萌发和采摘,又可弥补茶类香气成分的营养元素;三是喷施时要将叶面正反两面都喷湿喷匀,发挥叶子背面吸收能力强的作用,以收到更好的促进效果。

有用+10
分享

乌龙茶鉴别技巧,望闻摸沏辨好坏

乌龙茶鉴别技巧,望闻摸沏辨好坏,你还在为买到假茶而烦恼吗?只要从四个小步骤,就能让你学会鉴别乌龙茶。

乌龙茶鉴别技巧,望闻摸沏辨好坏

鉴别乌龙茶的第一步:望

鉴别乌龙茶的第一步首先是望,换句话说就是看乌龙茶的外形。

方法1:捧在手心对着光线看

(1)把乌龙茶茶叶捧在手心对着光线看,上好的春茶颜色应该是墨绿,若带点砂绿白霜更佳。

(2)如果茶色灰暗枯黄,那肯定是劣品乌龙茶。

(3)如果是老到点的乌龙茶,可以仔细观察茶叶是否隐存红边,有则表明发酵适度。

方法2:将乌龙茶茶叶倒入盘内看

将茶叶倒入盘内,让茶盘朝一定方向旋转几圈,不同形状的茶叶会在盘内分出层次,如中层的茶叶越多,说明匀度越好。

鉴别乌龙茶的第二步:闻

鉴别乌龙茶的第二步是闻乌龙茶的味。

1、将乌龙茶用手捧住干茶,鼻子贴紧茶叶,吸三口气,如果香气持续甚至愈来愈强,便是好茶。

2、反之,闻起来香气不足,甚至带有杂味,那就不是好茶。

3、也可以这样区别:香气浓郁持久的是好茶;有青草味的是下品;散发异味的不能饮用。

乌龙茶鉴别技巧,望闻摸沏辨好坏

鉴别乌龙茶的第三步:摸

鉴别乌龙茶的第三步就是摸,感受下茶叶的手感如何,乌龙茶分球形和条形两种。

1、球形的乌龙茶放在手中抖动,要感觉分量适中,太轻滋味淡薄,太重易苦涩。

2、条形的乌龙茶,如果感觉叶尖刺手,是因为茶青太嫩或退青不足,喝起来会有苦涩感。

鉴别乌龙茶的第四步:沏

鉴别乌龙茶的第四步是沏,就是用开汤冲泡,这也是试茶最重要的一个步骤。

1、准备一只瓷杯、5克茶叶,冲150毫升的开水,静置5分钟。

2、然后取一 个小汤匙,拨开茶叶看看汤色。

3、如果汤色浑浊、淡薄,叶片焦黄碎裂,或是汤匙闻起来有草青味,都表示这茶叶“先天不足”。

4、好茶汤颜色应该明亮浓稠,即使茶汤冷却,香气依然存在。

5、乌龙茶以色泽鲜明、略带红褐色色晕为佳。

乌龙茶鉴别技巧,望闻摸沏辨好坏,从以上四个步骤,我们就能品到乌龙茶特有的韵味了~

清香型与浓香型两乌龙茶叶的较量对决

“清香型”乌龙茶,又称“台式”乌龙茶。以台湾乌龙最为出名,深受大陆的喜爱。

一、“清香型”乌龙茶的由来

“清香型”乌龙茶,又称“台式”乌龙茶。在闽台农业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1990年在安溪诞生了福建省第一家经营茶叶的台资企业。截至2004年底,安溪境内共有台资茶叶企业25家。目前,福建省内台商投资的自产自销型、自产兼收购型、纯收购型以及茶叶产销与茶机结合经营的茶叶企业,共有50家。这些台资茶叶企业凡涉及茶叶生产加工领域的,无一不以“清香型”乌龙茶作为当家品种。

清香型与浓香型两乌龙茶叶的较量对决

二、“清香型”乌龙茶与传统乌龙茶的品质差异

“清香型”乌龙茶产制技术自成一格,其外形及香气与传统乌龙茶截然不同,比起福建传统“绿叶红壤边”的安溪乌龙茶,“清香型”乌龙茶具有明显的 “三绿”特点:即干茶绿、汤色绿、叶底绿。其外形为球形或半球形,冲泡后在杯中显现茶蕾造型,香气清香持久,茶汤明亮见底,嫩香回甘,叶底柔软。如冻顶乌龙茶,外形呈半球形,条索紧结,干茶色泽为墨绿带油光,香气清香扑鼻,滋味浓厚新鲜,入口生津,落喉甘滑,韵味强,而汤色蜜黄澄清明亮。

以传统工艺生产的“浓香型”乌龙茶,包括武夷岩茶、闽北水仙、传统工艺的铁观音、广东凤凰单枞等。武夷岩茶外形粗壮,条索扭曲紧结,匀整;叶面呈蛙皮状沙粒白点,俗称“蛤蟆背”;色泽青褐油润,俗称“宝光”;净度佳,不带过嫩梗和过老叶;茶汤香气浓烈,胜似兰花而深沉持久;滋味浓醇清洁,生津回甘;虽浓饮而不见苦涩,这种特色被赞为“岩骨花香”,俗称“岩韵”;汤色深橙黄或黄色,清流澈艳丽,叶底、叶张中央为江浅黄绿色。

闽北水仙条索紧结沉重,色泽油润暗沙绿;香气浓郁,具兰花清香 ;滋味醇厚回甘;汤色清澈橙黄;叶底厚软,呈“三红七绿”状。安溪铁观音茶条卷曲、肥壮圆结、重实匀整、色泽油亮沙绿,呈青蒂绿腹蜻蜓头状;汤色金黄,清澈明亮;叶底肥厚,呈绸面光泽;内质“音韵”独特,兰香馥郁;滋味醇厚甘鲜,回味悠长,有“七泡有余香”之誉。

广东凤凰单纵外形条索壮直,紧结匀整;色泽灰褐油润有光泽,似鳝鱼色;香高持久,具天然花香;滋叶浓醇鲜爽;汤色明亮显黄;叶底鲜嫩,均带红镶边,饮后回甘,耐冲泡。

三、“清香型”乌龙茶和“浓香型”乌龙茶的消费群体比较

据茶叶市场调查人员透露,“清香型”乌龙茶消费人群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以青年为主,21-35岁这个年龄层的比例较大,而且女性又比男性多;二是知识分子居多;三是消费者爱在专卖店买茶,这主要是因为专卖店茶叶价格适宜,质量可*,服务周到。

“浓香型”乌龙茶的消费人群以老顾客为主,这批消费者对“浓香型”乌龙茶情有独钟,且他们大多事业有成,有钱有闲,有文化素养,消费力极强。目前,武夷岩茶的市场价格一般最低价为每500克500元,其中大红袍的最高价甚至高达每500克8800元。这种价格走势,显示了“浓香型”乌龙茶的强大市场潜力。

四、乌龙茶“清香型”与“浓香型”的技术界定

采用不同的茶叶加工方法所制的成品具有不同的香气特征。乌龙茶的加工方法综合了红茶与绿茶加工方法的优点,兼有半发酵与炒制的过程,成茶带有花香、果香,一般称之为“制造香”。影响乌龙茶“制造香”的主要因素为:做青、包揉和烘焙。

1、做青 “清香型”乌龙茶与“浓香型”乌龙茶都 要求太阳晒青。因“清香型”乌龙茶做青程度较轻,如不经太阳晒青,则清香难显。相对传统安溪乌龙茶,“清香型”乌龙茶晒青程度属中度偏轻,失水率以8%- 12%为宜。一般下机前经晾青翻拌3次,下机做青2次,室温20-22度,相对湿度70%。武夷岩茶,一般做青8-10次,历时6-8小时,做青在室内进行,室温24-26度,相对湿度80%-85%,当室温低于20度时要加温。

2、包揉 在“清香型”乌龙茶包揉造型工艺中,总围绕着保鲜保绿,快速成形这条主线,所形成的绿豆状外形,比起传统安溪乌龙茶蜻蜓头和武夷岩茶的粗壮条索形,具有较好的商品外观和较高的鉴赏价值。

3、烘焙 烘焙是乌龙茶的最后一道工序。传统安溪乌龙茶也有补火工艺,但补火是为了干燥。“清香型”乌龙茶文火慢焙是为了使成品香气敛藏,增进茶香,弥补做青较轻、甜香不显之缺点,所以又叫“烘焙提香工艺”。广东潮汕及闽南等地区偏爱茶叶焦糖香,应相对提高烘焙温度,延长烘焙时间。“浓香型”乌龙茶的典型代表武夷岩茶,烘焙分毛火和足火。毛火要求高温快速烘焙,提高滋味醇度,发展香气和加深汤色;足火是通过热化作用,连续长时间文火慢焙,不单是去水保质,且对增进汤色,提高滋味醇度,促进茶香,均有很好的效果。

走向东南亚的乌龙茶

早在清朝前期,武夷山就已经发明了乌龙茶的制作工艺。同安人阮旻锡(约公元1627~1707)晚年遁入空门,法号超全,隐居武夷山。他写过一首《武夷茶歌》描述武夷山制茶工艺,其中云:“鼎中笼上炉火温,心闲手敏工夫细。”鼎中说的是炒青,笼上说的是烘焙。

公元1717年,王草堂在《茶说》中做了更详细的介绍:“武夷茶采后,以竹筐匀铺,架于风日中,名曰晒青,俟其青色渐收,然后再加炒焙。”晒青即萎凋,让茶叶发酵,然后再炒青中止发酵,于是制作出半发酵的乌龙茶。

在乌龙茶刚刚发明创造的时候,其产量不大,基本都以贡茶的角色出现在宫廷以及达官贵人的府邸之中。而后,安溪茶农又自武夷山学习了乌龙茶的制作工艺并带回安溪,创造了闽南乌龙。

安溪自古就有种植茶叶的历史,但是在安溪茶农学会生产乌龙茶之前,安溪所产之茶叶均为绿茶。安溪作为中国古代贸易大港泉州港下辖的一个县,一直以来都有出口茶叶的记录。

自明朝末期开始,闽南人就大批的移民到南洋地区,亦即今日之东南亚地区。而跟随这些先民迁徙的脚步,安溪茶也跟着他们开始进入东南亚。随着在东南亚定居的闽南人日益增多,茶叶这种日常消暑解渴的饮料在东南亚也逐步流行。因为东南亚气候炎热,所以,旅居东南亚的华人对于茶叶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多。在这种大背景下,安溪茶叶大量出口到东南亚也不足为奇。

可以说在公元1949年以前,以安溪乌龙茶为代表的闽南乌龙,一直牢牢占据乌龙茶出口的大宗。那为何其他三个茶区的乌龙茶出口到东南亚相对较少呢?原因很简单,因为自明末以降,以李旦、颜思齐、郑芝龙等为首的闽南海商一直将中国至东南亚的商路牢牢控制在闽南海商手中。

在这样的情况下,闽南茶商自然垄断了这条商路上的茶叶贸易。而闽南人故有的乡土情怀,也使得在外的闽南籍华人优先选择了家乡所出产的茶。

这段期间,闽南乌龙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发展出了诸如安溪铁观音、漳平水仙等优秀的乌龙茶品种。特别是安溪铁观音,以其独特的韵味,在中国众多茶叶之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八大名茶之一。

在公元1840年以后,因为地处闽南的厦门成为《中英南京条约》中所约定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所以,很多东南亚的华人茶商以及闽南本地的茶商都将总部迁移至厦门,这个时期(公元1840年~1949年),厦门可以说是整个乌龙茶世界的中心,虽然厦门本身并不出产茶叶,但是它却是当时整个中国乃至东南亚最大的茶叶集散地,如杨文圃、林奇苑、芳茂、锦祥、黄泉圃以及泉州的张泉苑和惠安的施集泉等字号都是当时在整个东南亚地区具有影响力的茶商。

时至今日,还有一些老字号依然在东南亚从事茶叶贸易。公元1937年后,由于受到中日战争的影响,乌龙茶的出口乃至整个中国茶叶的出口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厦门也失去了原有的乌龙茶集散地的地位。(责编:布狂风)

下一篇:一个没有去过茶山的人对易武的向往上一篇:喝茶的小细节,你知道多少?

同类文化频道

• 天天喝茶,你知道你喝的是什么吗?• 茶的原产地,为什么是云南?
• 茶承载着历史,更见证世界的进步!一图看懂茶叶• 进藏熬茶——见证民族文化交流的历史画卷
• 英式红茶起源• 乌龙茶名字的由来
• 古人是怎么喝茶的?• 熟茶轻发酵史略
• 你知道“以茶代酒”是怎么来的吗?• 船帮运出的六堡茶
>